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宁武,AI了!

先来听一首歌吧

《宁武吟》

芦芽山顶云流淌

揉碎了千年月光

悬空村里石阶长

冰洞凝结春秋霜

汾源水暖酿时光

古巷道斑驳沧桑

烽火台眺望斜阳

山风漫卷旧城墙

宁武啊宁武

你是游子梦回的地方

云杉织就锦绣裳

梯田绣出五谷香

冰火相拥的故乡

藏着大地初生的模样

马仑草原马蹄轻唤

醒了沉睡的边塞诗行

荷叶坪上野花香

染透牧人粗布裳

石门悬棺说苍茫

天池倒映雁两行

东寨老街灯火晃

莜面窝窝故事长

打铁声里星子落

晋北梆子唱月光

宁武啊宁武

你是山河心跳的回响

万年冰川酿陈酒

长城挥毫写苍凉

管涔林海翻碧浪

漫过游子青苔斑驳的窗

煤海深处有传说

在矿灯明灭处轻轻摇晃

古关隘残碑字几行

驼铃碎在茶道上

谁家窗花剪沧桑

寒食烟火暖山梁

宁武啊宁武

你是黄土高原的眼睛

含着汾河最初的清亮

云中的城

永恒的守望

每粒尘埃都在星辰里闪亮

宁武

边塞雄关的诗意重生

在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宁武县

如同一部摊开的立体史书

汾河源头的水滴

折射着三千年文明的光影

芦芽山的松涛

回响着古战场的金戈铁马

这座曾被明代诗人形容为

“山如剑戟插天齐”的军事要塞

正以惊人的姿态

完成从边塞雄关到生态明珠的蜕变

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

谱写着新的传奇

关山锁钥的历史回响

站在宁武关的夯土城墙前,指尖划过斑驳的砖石,能触碰到明朝九边重镇的脉搏。作为明长城“外三关”的重要关隘,这里曾驻守着数万精锐边军,蜿蜒的明长城如巨龙盘踞山脊,敌楼烽燧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嘉靖年间,周尚文将军曾在此指挥调度,排兵布阵,将蒙古铁骑挡在长城之外,留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传奇。

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边塞文化的基因深深镌刻在宁武人的血脉中。正月里的“挠阁”表演,壮汉们肩扛六米高架,孩童在云端舞动彩绸,恰似古战场旌旗招展的再现;高亢嘹亮的唢呐穿透黄土高坡,曲调里既有《将军令》的铿锵,又带着《走西口》的苍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流动的史诗,讲述着刚柔并济的边塞精神。

(点我一下哦)

马仑草原

绿水青山的生态觉醒

当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山西时,宁武人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煤炭经济的黄金年代,这个坐拥煤炭探明储量占全省的10%“宝藏”县城将发展重心转向生态保护。汾河源头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工程,让汾河源头始终奔涌着“汾河流水哗啦啦”的清澈,沿岸的数万亩生态林,为三晋大地筑起绿色屏障。

(点我一下哦)

天池

(点我一下哦)

汾河石家庄段人景互动生态工程

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在保护中焕发新生。世界奇观万年冰洞与炽热火山共存的神奇地质构造,成为中外科考的热点;高山天池群倒映着芦芽山的云海松涛,化身摄影家的天堂;悬崖栈道上的悬空古村,云雾缭绕间宛若仙境。2024年,宁武管涔山景区接待游客达122万人次、同比增长21%,收入5992万元、同比增长28%,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了金山银山。

(点我一下哦)

芦芽山

产业涅槃的创新之路

在传统能源转型的阵痛中,宁武培育出独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集群。4万多亩莜麦种植,产量达到338.1万公斤,不仅造就了“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的美誉,更衍生“莜面栲栳栳”这一独属于芦芽山下的“宁武味道”。海拔1600米的高寒山区,孕育出的“芦芽仙草”毛健茶,正成为一张绿色转型发展、惠民利民富民的特色产业名片。茶农们用古法炮制的药茶香飘四海,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点我一下哦)

悬空村

数字经济为古老土地注入新动能。宁武农村电商服务中心,90后主播们用方言直播推销莜面窝窝、胡麻油,让山货插上翅膀飞向全国;无人机巡护系统守护着褐马鸡自然保护区。

如今的宁武,长城遗址旁光伏板列阵如银,古关隘下高铁列车呼啸而过,汾河源头的清泉浇灌出万亩良田。这座穿越烽烟的古县城,正在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边塞新曲。当芦芽山的晨雾再次升起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烽火狼烟,而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墨长卷。

(点我一下哦)

支锅石

《冰洞的回声》

(长诗)

第一章

地质褶皱里的密码

第七次冰期

在管涔山腹中沉睡成琥珀

苔藓攀附玄武岩的皱纹

岩层裂开时间的竖琴

石英与方解石的婚床上

凝结着青铜器时代的月光

当科考灯穿透三百米深的幽蓝

我们看见地球的妊娠纹

在寒武纪舒展

冰笋生长着逆向的年轮

钟乳石悬垂万年未滴的泪珠

这个反季节的子宫

正在孕育某种透明的永恒

导游的激光笔切开黑暗

照见冰花里封存的甲骨文

——那是冰川纪的诗人

用冰镐刻下的十四行诗

第二章

长城辞

夯土墙上残留着箭簇的阵痛

宁武关的雉堞被月光反复漂白

李自成的马蹄声

在县志里氧化成铁锈

周遇吉的铠甲

长出苔藓的老年斑

而烽燧的狼烟

早已被季风翻译成高速公路的虚线

无人机掠过关城遗址

测绘软件正将明长城

还原成二进制代码

夯土层中突然传来戍卒的骨笛声

混着高铁穿过隧道的轰鸣

第三章

悬空村的等高线

椽檩在悬崖的乐谱上画出五线谱

榫卯咬合着明朝正德年间的月光

石碾转动时

磨出太行山粗粝的晨昏

晾晒的玉米

串成地质年代的琥珀项链

穿红袄的妇人用方言腌制酸菜

陶缸里漂浮着晋北的整个冬天

95后村官带来的光纤

正沿着松木栈道爬上云端

抖音直播里

古柏的年轮

正一圈圈漾成点赞的涟漪

第四章

煤的变奏曲

矿灯鱼的族群

在侏罗纪森林游弋

煤层中嵌满石炭纪的日全食

运煤车碾过省道

遗落碎钻般的星辰

而废弃矿井长出蘑菇的青铜编钟

光伏板在原野铺展成新的矿床

蓄能电站正将阳光

锻打成新时代的乌金

矿工儿子报考了地质大学

他的显微镜下

煤矸石正析出蝴蝶的化石

第五章

汾河源头的语法

泉眼涌出管涔山的平仄

流水在花岗岩上

校对《水经注》的注脚

褐马鸡掠过水面

翅尖抖落《诗经》里的动词

水文监测站的传感器

正将每秒流量换算成五言绝句

环保船打捞起塑料瓶

如同打捞溺水的标点符号

而放生的锦鲤

突然吐出盛唐的琉璃瓦

终章

冰与火的赋格

当冰洞的寒气撞上炼钢厂的余温

时间在宁武上空凝结成悬浊液

考古队的毛刷与推土机的铲斗

在同一个剖面相遇

县志编纂者发现

所有页码都在自动续写——

芦芽山举起新的地质年轮

云杉年轮里储存的暴雨

正转化为数据中心的电流

而冰洞深处的蓝光里

无数个时空的宁武在同时闪烁

有人用燧石点燃篝火

有人用光纤打捞星辰

总策划:薄小伟、王文君

统筹:聂艳英

整理:郝永峰

AI技术:申健

设计:赵菁

本期编辑:赵菁

来源:忻州日报新媒体中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宁武,A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