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被欺负,为何不愿告诉父母?多半有两个原因
做了父母后,好像内心都会变得柔软,在路边看到有小朋友被欺负,都会忍不住上前去阻止。这一刻甚至会忍不住想,如果是自家的孩子被欺负了,是否也能得到他人的保护呢?
故事案例:
下班回来的路上,妈妈在小区看到月月被同伴狠狠的推了一把,直接坐到了地上。当时妈妈就有些忍不住,想要上前去帮忙,但回头想想这是孩子间的事情,应该由他们私下去解决。于是就站在角落里偷偷观看,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女儿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没哭也没闹。
晚上,她一直等着月月“告状”,想着有理由为女儿出头。结果孩子一直没有开口,关于下午被欺负的事情,好像被自动屏蔽了一样。这一刻,月月妈妈的心理百感交集,她不知道为何女儿没有向她求助。作为妈妈,也只能假装不知道,以免女儿更委屈。
为何孩子被欺负,却不愿告知大人呢?
明明受了委屈,却选择独自忍受,这样的孩子让人心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可能是亲子间出现了问题,但是大人却不自知。
1、缺乏信任
毫无疑问,亲子间连最起码的信任已经缺失。对孩子而言,父母不再是他的坚强后盾,在这里感觉不到被保护和信任,所以宁可不言。可能之前在父母这里受过“伤”,求助的时候被嘲讽或者拒绝,深深刺伤了他的内心。
所以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就不愿再向父母开口,因为他知道求助也无济于事,反而会被再次伤害,倒不如缄默不言。
2、被责罚
原本是孩子被欺负,可是到了父母这里,却变成了“无用”和“胆小鬼”。可能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坚强,希望他们在被欺负的时候,可以勇敢的还击,但是却用错了方法。甚至有些父母,他们会训斥和责罚孩子,嫌弃他“丢脸”。
在这里只想说,孩子被欺负已经够委屈了,若是再被父母责罚,任谁也不会选择求助吧。而且看到父母发脾气的样子,孩子也会觉得害怕和恐惧。
二次伤害对孩子而言,远远比被同伴欺负更委屈,因为给他伤害的是最亲的父母。所以很多时候,父母不要埋怨孩子不开口求助,而是要学会从自身找原因。合格的父母,他们愿意充当孩子的保护伞和避风港,任何时候都给他们安全感和能量。但是不合格的父母呢?他们只会责怪和批评孩子,觉得他们胆怯懦弱。
眼下的重点,应该放在修复亲子关系方面,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保护和力量。只有如此,他才能在面对欺负的时候更有底气,不再惧怕。作为父母,应该调整自己的教育思路和方式,强推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试着接受他们的胆怯和懦弱,用理性的方式给孩子鼓励,让他们战胜内心的怯懦。
用爱和包容温暖孩子的内心,让他重新收获安全感
1、学会沟通
既然知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那父母就要主动和解,给亲子关系一个台阶下。生活中要主动示好,学会控制情绪,将温柔和理性的一面呈现在孩子面前。每天主动话题跟孩子聊天,最好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容易打开沟通渠道。
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还要学会倾听。可能最初孩子不愿开口多说,父母就要多点耐心,不强逼不强问。等到后来孩子想说时,也要多点耐心倾听,记住做到不打断。
2、惩戒有度
可能之前父母的教育方式有些强势,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这个时候就要学会示弱。不管孩子被欺负,亦或者是欺负别人,都请耐心的询问原因,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询问的过程,父母要保持耐心,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被信任。
就算最后是孩子的问题,父母也要惩戒有度。惩罚的方式不要过于严厉,不要觉得“暴揍”一顿就有效果,其实恰好相反,越是被打骂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是严重,未来走弯路的概率也会越大。
总结
从现在开始,做个能给孩子温暖的父母,让他们在爱意中徜徉。只有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他们才能在面对欺负时,勇敢的说不。同时,内心的安全感会让孩子变得勇敢坚强,就算被欺负,父母也会是他们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