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等级的划分主要依据是里氏地震规模(Richter magnitude scale)以及后来发展的矩震级(Moment magnitude scale),它们是用来量化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方式。地震等级通常用M来表示。
1. 微震:一般指小于2级的地震,人类无法感觉到。
2. 有感地震:一般指2-3级的地震,人们能感受到轻微震动。
3. 轻度地震:一般指3-4级的地震,一些人可能感觉到震动,建筑物可能受到轻微影响。
4. 中度地震:一般指4-5级的地震,多数人都能感觉到明显的震动,建筑物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5. 强震:一般指5-6级的地震,地面明显晃动,一些旧建筑可能会倒塌。
6. 大地震:一般指6-7级的地震,强烈的震动,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7. 巨大地震:大于7级的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破坏。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等级并不是线性增加的,而是按照对数关系增加。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等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会增加30倍。例如,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5级地震的30倍,而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则是7级地震的约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