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这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1. **民族主义情绪**:一战结束后,协约国的胜利被视为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许多中国人认为这体现了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制度的优势,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感。
2.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好感**:一战期间及之后,中国知识界和政治精英对西方民主制度寄予厚望。他们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民主、自由等理念来改造中国社会,实现国家富强。
3. **巴黎和会的影响**:尽管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未能收回山东权益,但协约国的胜利仍被视为一种进步力量的胜利。这使许多人暂时忽略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不利地位。
4. **反德情绪**:由于德国在一战中被协约国击败,而当时中国与德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胶州湾租借地问题),因此协约国的胜利也被视为对中国有利的结果。
然而,这种积极态度并非没有争议。例如,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事实就引发了国内的强烈不满,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这表明即使在当时普遍对协约国持肯定态度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对现实情况的不同看法和批评声音。
综上所述,1918年底到1919年初,中国人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的态度,主要是基于民族主义情绪、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向往以及对德国的反感等因素。但这种态度也随着后续事件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
1918年底至1919年4月:中国人对协约国胜利的积极态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1918年底至1919年4月:中国人对协约国胜利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