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些古往今来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名家的中心论题是所谓“名”(概念)和“实”(存在)的逻辑关系问题,所以名家也称“辩者”“察士”。
最著名的就是他的“白马非马”之辩:据说,公孙龙要过关,关吏对他说:“人过关可以,但是马不行”,公孙龙就说:“白马不是马”,于是展开了一场著名的白马非马之辩。一番论证,关吏听了后连连点头,说:“你说的很有道理,请你为马匹付钱过关吧。”
简单的说下内容:
关吏:“白马不是马,对吗?”公孙龙:“对!”关吏:“为什么?”公孙龙:“马这个字是因为它的形状命名的,白这个字是因为它的颜色命名的,用色命名的不等于用形命名的,所以说白马非马。”关吏说:“你有白马就不能说你没有马,不能说你没有马的话,白马不就是马吗?所以说有白马就是有马,颜色是白色的。不是马又是什么呢?”公孙龙说:“我要求你牵一匹马来,黄马、黑马都可以牵过来。要求牵一匹白马,黄马、黑马就不能被牵来。如果白马是马的话,我的前两个要求就是一样的,要求是一样的,白马就等于马。要求没有差别,那你牵来黄马或是黑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有不同是因为黄马、黑马也是马的一种,你可以说它们是马,但不能说它们是白马。所以白马不是马。”
以上内容来自《公孙龙子》,《公孙龙子》是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后期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的著作。原文是:曰“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曰:“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白之,非马何也?”曰:“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使白马乃马也,是所求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异马也。所求不异,如黄、黑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与不可,其相非明。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
有那些古往今来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有那些古往今来能言善辩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