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新办17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各领域代表就AI和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发表看法,发言代表认为,新技术提高了各项工作效率,同时也要防范技术带来的风险。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在国新办17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各领域代表就AI和大数据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发表看法,发言代表认为,新技术提高了各项工作效率,同时也要防范技术带来的风险。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二级主任科员付怡然表示,AI和大数据的兴起,对于执法领域的改变是从原本的“人防为主”转变为“技防优先”,主要体现在提升执法精准性、对企业开展足不出户的非现场执法、切实改善生活环境等方面,最终实现人民满意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双赢的局面。
“AI和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高科研效率、创新科研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胡京南认为,一方面,AI、大数据技术能够在海量数据中快速识别污染特征和规律,高效筛查异常排放问题线索,大幅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另一方面,AI等新技术也有望突破传统的科学研究范式,提升在空气质量的预测预报、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化分析等方面的研判能力,将来有可能帮助科研团队打造生态环境领域治理的更智慧的科学大脑。
但是AI也不是万能的,胡京南建议,还是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集智攻关”,同时防范AI“黑箱”可能带来的风险。
从监测角度,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谷树茂介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监测监管的效率。山东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大概有3.5万家,为此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建设了大数据平台,汇集了全省7800家重点排污单位1.4万个点位的自动监测数据。同时包括企业的用电量数据、生产状态参数等。通过对比参数,就能够在线上发现企业是否存在涉嫌弄虚作假的行为,根据线索再去现场进行监测检查。
“下一步,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持续深度融合新技术与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届时相信我们监测监管的水平还会有质的提升和飞跃。”谷树茂说。(白丽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