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班阶段的幼儿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思维无序、逻辑性不强;这个阶段的幼儿注意力不稳定,观察的目的性不强,只可对单个物体命名,但零散、无序;语言发展由不完整句向完整句过渡,语音准确度还够不完善。
中班阶段的幼儿思维形象具体,已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但过度关注细节;有意注意性开始增强,观察力和理解力有一定提高,有序性增强;想象力丰富,但不能很好地根据前后画面的变化进行比较,常常用想象补充故事发展中的空间。
相比小、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能够自主阅读故事书,并能将故事的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内容,但是对故事情节的重要转折点还难以解读,不能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概括;而且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极强的求知欲,识字欲望不断增强,阅读的个性化趋于明显。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01
小班:读故事给幼儿听(read to )
大约从3岁开始,幼儿就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言语表达能力,但是这个阶段的幼儿口语经验相对缺乏,而2-3岁又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中之重。
幼儿需要不断倾听理解交流者的语言,并且在不同的社会交往情境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口语经验为幼儿的语言符号系统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幼儿口语经验的发展又为其书面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基础和可能性。
所以在小班阶段幼儿的阅读,重点在于丰富幼儿的口语经验,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词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包括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不同的方面。
听与读我们可以概括为输入语言,而说与写是输出语言,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这就需要多多给幼儿读故事听,为其输入大量的听觉语音刺激,幼儿经过一定的认知加工和内化,才能保证幼儿输出信息,达到口语经验的丰富以及表达能力的提高。
其次,语言学习研究认为,语言学习存在学得和习得两种方式。语言学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倾听他人的直接讲解和自己有意识地练习、记忆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最终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的过程。而语言习得则是一种无意识地、自然而然地学习、使用并掌握甚至是“拾遗”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而非语言形式上。
通过对语言学得和习得进行比较,Krashen(1981)认为,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语言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通常发生在完整的、真实的、有趣的、非竞争性的、与生活有关的情境之中。
第三,小班幼儿处于语言模仿的时期,需要教师师直接或间接的正确示范,所以给幼儿读故事听也在一定程度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幼儿的语言学习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小班阶段幼儿阅读内容是以图画为主的,然而由于幼儿的阅读经验和能力有限,他们在阅读图画的过程中几乎是无序零散的,注意多集中于个别的事物和现象。
这就需要在带领幼儿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学习图画阅读的顺序,让幼儿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层次及顺序对图画进行阅读。比如在阅读图画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明确具体的观察任务,按照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主到次或者由表及里引导幼儿逐步观察。
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3到6岁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