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赛道Hyper|宏和科技扭亏为盈:受益AI终端需求

作者:周源/华尔街见闻

“果链”当红辣子鸡宏和科技,今年一季度和2024年净利润双双实现扭亏为盈。

宏和科技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29.52%,较2024年同期的1.90亿元增长55.34%,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复苏态势;归属于上市宏和科技股东的净利润3087.32万元,同比暴增482.59%,扣非净利润2747.56万元,同比增长356.14%,成功实现一季度的扭亏为盈。

从盈利质量看,宏和科技毛利率提升至28.06%,较2024年一季度的12.17%大幅提升15.89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和原材料成本下降。

净利率方面,宏和科技一季度净利率12.54%,同比提升16.79个百分点,反映出规模效应和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2024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26.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80.0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537.14万元,实现盈利转正。

2024年,宏和科技营收增速延续2023年复苏态势,较2022年增长36.36%,显示市场需求持续回暖。

报告期内,该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与成本控制:毛利率从2023年的8.83%提升至17.37%,增幅达8.54个百分点,其中高端产品(极薄布、超薄布)毛利率超25%;研发投入同步增长28.04%至4356万元,占营收比5.22%。

宏和科技主营中高端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电子级玻璃纤维超细纱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自2021年黄石宏和电子级玻璃纤维超细纱顺利投产后,实现了电子纱、电子布一体化生产和经营,产品广泛应用于5G智能手机、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领域。

从今年一季报看,宏和科技业绩大涨,可以看到,其高端产品占比提升已超过60%,主要应用于 5G 智能手机基板、IC 封装基板等领域,毛利率较普通产品高出约10个百分点。

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极薄布(<28μm)生产能力的厂商,宏和科技依托黄石宏和电子纱项目的规模化生产,实现电子纱自给率提升至70%;2024年电子布销售量达20880.52万米,同比增长22.72%。

所谓高端产品,即极薄布(厚度< 28μm)和超薄布(28-35μm)等高附加值产品。比如低介电功能性产品(Low-Dk),因满足AI服务器和高速通信设备的需求,订单量同比增长120%。

同时,下游PCB行业受益于AI算力和汽车电子等领域的需求增长,2025年一季度国内AI PCB(AI印制电路板)产能利用率超过90%,带动电子级玻璃纤维布需求攀升。

高盛报告指出,国内云服务提供商对AI服务器的采购量同比增长40%,直接拉动高端电子布需求;存储市场的BT基板需求增长,也为宏和科技带来增量订单。

目前,宏和科技子宏和科技黄石宏和的电子纱线项目早先于2021年投产,实现电子纱、电子布一体化生产,原材料自给率提升至70%,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2025年一季度,该宏和科技产能利用率达95%,较2024年同期大幅提升20个百分点,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行业呈现高集中度(“高端集中、低端竞争”)特征,全球市场主要由日本电气玻璃、美国康宁等国际巨头主导,但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逐步缩小差距。宏和科技作为国内高端电子布龙头,也具备多项竞争优势。

宏和科技是全球少数具备极薄布生产能力的厂商之一,产品厚度可低至12μm,技术水平对标日本日东电工。

2025年一季度,宏和科技研发投入1370万元,同比增长42.7%,重点布局低介电二代(Low-Dk 2.3)和低热膨胀系数(Low CTE)等前沿产品。其中,Low CTE是苹果新一代智能手机iPhone 17系列核心部件材料。

宏和科技已进入松下、日立、台光电子等企业供应链,高端客户收入占比超过80%。

2025年一季度,来自AI服务器客户的订单占比提升至35%,成为最大收入来源。

国家对电子材料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比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为宏和科技高端产品推广提供风险保障。

此外,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政策推动国内PCB厂商加速替代进口,为宏和科技带来市场机遇。

4月29日,宏和科技公告称,拟与黄石市经济开发区铁山区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合同书》,通过全资子公司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黄石投资建设“高性能玻纤纱产线建设项目”。

这个项目投资金额约人民币7.2亿元(含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建设周期24个月,分两期实施。项目实施后,将进一步降低该公司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

宏和科技竞对主要是中材科技,该公司计划建设年产3500万米特种玻纤布项目;另外林州光远也有LDK产线新规划,这都可能导致高端产品出现价格竞争。

电子纱作为主要原材料,其价格受玻璃纤维、能源等成本影响较大。2025年一季度,玻璃纤维价格同比上涨15%,若未来持续上涨可能挤压毛利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赛道Hyper|宏和科技扭亏为盈:受益AI终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