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AI赋能重塑工业价值链

5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在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期间发布《2025零碳行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宣布自2022年起连续第三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并于2024年实现100%可再生电力使用,向2040年净零碳排放目标又近一步。

以风电和储能为“新煤炭”、以动力电池和绿氢技术为“新石油”、融合AI和智能物联网的“新电网”为支点,远景作为全球最早一批达成运营碳中和目标的绿色科技企业,为新能源企业节能降碳提供有效范本,也为我国不断增强绿色低碳标准话语权提供有效助力。

连续三年运营碳中和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远景全年运营温室气体排放为7089吨二氧化碳当量,在碳排放基准为8.4万吨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能效、使用场内及场外可再生电力等举措,2024年实现碳减排约7.7万吨,占总排放基准的91%。

在低碳运营和能效提升方面,远景采取了设备电气化改造、传统燃油车辆的新能源化替代、制冷机组水温系统优化、暖通系统控制模式优化等举措,推动了在运营工厂的绿色转型进程。可再生电力的使用同样重要,截至2024年底,远景风机、叶片、储能、绿氢工厂直连超过100兆瓦可再生能源项目,绿色电力占到总用电量的33.6%。《报告》指出,对于无法实现绿电直连的工厂来说,投资自建电站、参与绿电交易以及购买绿证等都成为了提高绿电使用的有效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进一步披露,由于风机、储能等业务的快速增长,原料采购量有所增加,范围3排放量实际有所增长,其中与供应商相关排放占比超过95%,这也意味着,供应链降碳在整体碳排放格局中起到关键影响作用。

为此,远景制定了到2028年核心供应链100%使用绿电的目标。“企业运营降碳乃至供应链碳管理的关键正是在于降碳理念,在‘双碳’目标之下,企业降碳行为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更是能够满足下游用户需求,”远景科技集团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孙捷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多省份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已经低于市场电价,绿电的使用已经具备成本优势,同时绿证交易等措施也进一步降低了清洁能源获取成本,让供应链脱碳提供可能。”

AI驱动构建绿色生产力

除了绿电的大量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同样是“催化”科技创新、推动零碳目标实现的有力手段。《报告》指出,将AI的深度学习能力注入物理世界的能源系统,重塑了人类与能源的共生关系,正开创一个以AI驱动实体生产力的新时代。

目前,远景100%核心供应商都使用远景“方舟”系统,在方舟能碳管理系统的帮助下,碳排放核算流程得到有效简化,数据收集、分析到报告生成也愈加高效、准确,更能够通过数据洞察判断数据质量,并发现潜在减排机会。

“AI技术不仅能赋能零碳产业园建设,还能够在运营期间帮助匹配电力供需,在发电侧、负荷侧以及储能侧更好地做发电预测,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调配和调控,长期优化源网荷储协同一体化系统,”孙捷指出,“AI技术的发展,训练越多,预测越准,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市场发展逐步完善,AI更能够为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有力支持。”

以储能为例,AI+储能的结合可形成交易智能体和构网智能体,交易智能体内置多个专用AI大模型,可通过大模型矩阵,自动整合气象数据、市场信息、电价曲线、负荷预测等,实现峰谷电价精准预测,推动储能与电力市场、电力系统的自主、高效互动。

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结合绿色能源和绿色工业体系,从制造、消费、物流等领域,远景已经形成了智能减碳网络。《报告》显示,2024年远景与星巴克携手打造其生态系统中最绿色低碳的园区“咖啡创新产业园”,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使用,年减碳量约7800万吨。远景和腾讯云则共同建设了全球首个100%绿电直供的算电协同数据中心,开创了“以算调电、以电优算”的零碳数字基建新模式。

“碳舞台”展现中国力量

在孙捷看来,零碳行动不是一家企业的事,应是全球工业发展大势所趋,绿色低碳进程也将势不可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主动应对碳约束、将低碳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方能在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中占据先机。

《报告》显示,远景联合多方参与发起了“国际ILCD全生命周期数据网络”,携手电池、光伏等行业共建对标国际标准的行业碳足迹数据库等,填补了“产品碳足迹”空白。同时,远景在赤峰生产的绿色氢氨,也已经通过法国必维集团可再生氨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绿氨产品。

中国企业出海绿色竞争力不断加强,实际上正反映出我国在绿色低碳领域全球话语权的持续提升。

近期,RE100在官网中已经明确企业使用中国绿证不需要再提供额外证明,同时在其技术标准中明确绿色电力消费必须持有绿证。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RE100无条件认可中国绿证,正是2023年以来我国绿证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方不懈努力取得的重大成果,这有力彰显了中国绿证在国际社会的权威性、认可度和影响力,将极大提振中国绿证消费的信心,还将有效增强我国外贸产品出口绿色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含绿量”。

零碳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通向未来的必答题。孙捷表示:“全球能源清洁转型势头愈加迅猛,中国企业更应引领大潮,远景正积极与各方伙伴协同合作,建立起中国的碳排放相关数据库,共同重塑全球竞争中价值链话语权。”

文丨本报记者 李丽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AI赋能重塑工业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