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是中医因时制宜养生的原则之一。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护养体内阳气,避免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1
易疲劳、感冒或是阳气不足
阳气充足是人体各机能正常运作的根本,当阳气不足时,便会引发诸多疾病,正所谓“阳气虚,则百病生;阳气旺,则百病不生”。
那么,哪些表现提示阳气不足呢?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春琛在其文章中介绍,中医认为,阳气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是母胎带来的“先天之精”,二是后天通过自然界摄取食物和空气等在体内转化而来。人平时的活动、工作、情绪变化、体温调节、创伤修复等都需要消耗阳气,所以重养生者必然要注重阳气的顾护,才能使身体保全精气,有益健康。阳气充足的人往往精力比较旺盛,大脑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身体适应环境能力强,很少生病。但当体内阳气不足时,身体各机能会随之下降,导致易疲劳、感冒等诸多不适。如果缺乏锻炼、长期熬夜,会进一步损伤阳气,出现手脚冰凉、四肢酸软无力、精神萎靡、消化不良等表现。
2
夏季贪凉很伤阳气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会伤阳。浙江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杨敏春曾在其文章中介绍:一是吃太多冷饮。适当吃雪糕、喝点冰镇啤酒、喝绿豆汤是消暑的一种方式,但不要过度,否则阻遏体内阳气,甚或耗伤阳气而生病。二是喝太多凉茶。一般凉茶性质寒凉,体内有热时可以清热,无热时则易伤阳气。三是吹太多空调。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出汗很多,毛孔张开,如果贪凉,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风或空调温度太低,人体卫气不固,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四是吃太多西瓜。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西瓜,湿气重,损伤脾阳。
3
睡好、别受凉、少出汗护阳气
那么夏季养阳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医师提桂香曾在其文章中介绍,夏季日长夜短,起居调养也需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夜卧早起,无厌于日”,适当午睡以养阴护阳。需要注意的是,炎炎夏日,阳热使得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应少居空调屋,睡眠忌露宿。
在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日晒强烈之时,缓行宁心,以防伤暑。汗为心之液,运动过程中,避免汗出太过而伤阴耗阳。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绿豆盐水汤,切忌冷水淋浴,以防寒邪直入,损伤人体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