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邹旭诊室故事 | 血压突升鼻血流,火降血止病因谋

【邹旭诊室故事】有真实的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养神健体、培育正气、除病抗邪。

病案分享

邹旭诊室故事

58岁的冯女士因“反复心悸、头晕伴鼻出血2天”,于1月18日至我院心血管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观察患者于18日夜间10时许至次日晨间8时许曾3次发作心悸、头晕,心率增快至90-110次/分钟,血压升高至160-180/80-110mmHg,心悸发作后1-2分钟后出现鼻出血,当天值班医师予棉球压塞鼻腔及冰敷额头处理后,数分钟内患者出血停止,血压、心率恢复。已请耳鼻喉科会诊医师完善鼻窥镜检查未见明显出血点,建议预约完善鼻咽镜检查。1月19日患者仍多次出现鼻出血,其余伴随症状基本同前,出血数分钟后,症状基本缓解。遂于入院第三天请邹旭教授会诊。

刻下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少许头晕,暂无心悸,暂无鼻出血,偶尔咯出血丝痰,平素情绪较急躁,纳一般,眠差多梦,小便调,大便色黑,1次/天。

查体:舌暗红,舌尖可见芒刺,苔黄且干。面色红,双颧尤甚。脉来滑数,双关动。

既往病史:高血压病史5年余,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控制血压,平素血压控制尚可。

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凝血6项未见明显异常。

鼻咽镜:见鼻中隔后部黏膜出血,未见活动出血点,未见结构损伤及肿物。

主治医师考虑患者鼻出血原因与血压升高相关,辨证肝阳上亢,遂予羚角钩藤汤加减。

邹旭教授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同意目前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为鼻衄,辨证考虑心肝阳亢,肺胃有热,兼有阴虚。

故治疗上修改汤方为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减,并予川牛膝引热下行,藕节炭、血余炭、仙鹤草以止血,并于石膏、知母加强清热泻火之力。除此以外,邹旭教授予针刺太冲穴以疏肝解郁,针刺太溪穴以益肾潜阳,针刺外关穴以清泻三焦。

患者当日服中药1剂,夜间未有出现心悸及鼻出血症状,夜梦减少,夜间监测血压波动在120-140/80-95mmHg,心率波动在70-80bpm。后续住院观察2天,未再有鼻出血事件发生。出院后,于前方去石膏、知母、藕节炭、血余炭、仙鹤草,加厚朴、枳实、路路通、槟榔加强行气运化之力,续服中药7剂巩固疗效。

半月后患者门诊随访,诉未有发生血压波动及鼻出血事件,遂续予西药控制血压。

按语

鼻出血在祖国医学中属“衄”,该症首见于《灵枢·百病始生》中“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另外,《素问·气厥篇》记载:“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胆移热于脑,则辛安页鼻渊。”可见脏腑积热是导致衄血的重要因素。后世《诸病源候论》中亦有记载,“肺开窍于鼻,热乘于鼻,则气亦热也,血气具热,血随气发出于鼻,为鼻衄”“胃热炽盛,燔灼鼻络,破血妄行而为鼻衄”,由此可见,“热邪”乃是鼻衄发生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鼻衄的辨证关键点在于判断“热邪”从何处发生。在本案中,患者发生鼻衄前伴随出现血压、心率升高,结合患者脉象左关动,平素情绪急躁,考虑为肝阳上亢,扰动心神。

而羚角钩藤汤方疗效欠佳,是因为除肝阳亢盛之外,还存在心火亢盛、肺胃热盛的矛盾,这可从患者眠差多梦、双颧色红、舌尖芒刺、右关脉动等表现中推断而得出。

除此以外,患者还存在阴虚的情况,阴虚阳亢,阴阳不交,故多发病在夜间至清晨的阴阳交错的时间,患者眠差多梦、舌苔干涩亦可佐证。

因此,邹教授在治疗上以疏肝解郁、清心泻火为主,兼有滋阴、止血。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解少阳郁热,并有大黄清泻阳明。再加石膏、知母、白茅根、生地,取玉女煎之意,以清胃滋阴。再加黄连,取三黄泻心汤之意,清热凉血。再加藕节炭、血余炭及仙鹤草以收敛止血,并添麦冬以增强滋阴之力。除了药物干预外,加针刺疗法以疏肝益肾、清泻三焦。用药三剂后,未再有出血之弊,可见血热已祛,故去石膏、知母苦寒之品及藕节炭等止血药,再加行气运脾之品,避免再出现郁结之病。

平肝调心治鼻衄

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鼻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遇到情绪波动等诱因时,血压上升,肝阳暴亢,气血逆乱,冲破脉络而出现衄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鼻衄多发生在深夜或清晨,出血量较多,呈鲜红色,发病前多伴有头晕、头痛、面红耳赤等症。高血压鼻衄治疗应标本兼治,急则治标,首当止血,同时可配合西药降压;缓则治本,辨证上首当分虚实,实证多见肝火犯肺、肝阳上亢、胃热炽盛等证,虚证则包括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证,多见于高血压中后期患者。

邹教授指出,由于高血压鼻衄患者发病时,伴随血压突然升高,在临床考虑上多绕不开肝阳上亢,故治疗上多予平肝潜阳为主。但实际上,由于“心主血脉”,血证多与心相关,《诸病源候论》中提到:“热邪伤于心,故衄”,《太平圣惠方》亦有记载:“治伤寒,心肺热毒,血衄不止,或兼唾血,宜服黄连散方”,可见“心火”在衄证发生中的重要地位。因此,除调肝以外,治心也是治疗高血压鼻衄的重要方法。

防治鼻衄小妙招

1.清淡低盐饮食

每日盐摄入<5g,多吃蔬菜(如芹菜、菠菜)、水果(如香蕉、橙子),减少腌制食品、动物内脏以及辛辣食物。

2.保持鼻腔湿润

干燥季节建议使用室内加湿器,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平素鼻腔干燥时,可涂抹少量凡士林或滴入生理性盐水,避免抠鼻动作。

3.避免诱因

酒精、尼古丁可诱发血压升高、刺激鼻黏膜,故因戒烟戒酒;用力擤鼻涕、剧烈咳嗽打喷嚏、以及便秘时用力憋气可增加鼻腔毛细血管破裂风险,应尽量避免这些动作。

4.中医茶饮

虚证出血者可饮花生衣茶,配方为花生衣10g,红枣适量,250ml水泡服;实证出血者可饮鲜荷叶茶,配方为鲜荷叶10g,藕节炭10g,250ml水煎服。

5.急性鼻出血的家庭处理

(1)首先患者需保持冷静,紧张情绪只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

(2)保持头稍前倾,避免仰头,防止血液倒流呛咳。

(3)捏住鼻翼两侧按压10-15分钟止血,用嘴呼吸。

(4)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鼻根、颈部或者额头,促进血管收缩止血。

(5)监测血压,如果血压过高,可遵医嘱服用短效降压药。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工作室

岭南邓氏内科流派起源于近代岭南地区著名温病医家邓梦觉(邓铁涛之父),发展于国医大师邓铁涛,至今已传承五代,以“五脏相关学说”“寒温统一学说”“痰瘀相关学说”“脾胃学说”“心主神明学说”等为主要学术思想,注重岭南地域疾病特点,擅长诊治心血管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疑难杂病,通过嫡系家传、院校教育、师徒传承等方式,培养了大批中医药人才。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工作室成立于2012年,在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邹旭教授带领下,围绕传承脉络、历代代表性传承人资料、学术思想、特色技术、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传承梯队建设、举办继续教育项目、示范门诊、宣传推广、传承工作站、查房病例讨论、文献库知识管理、临床科研一体化、成果奖励、课题、论文、专利、专著等诸多方面进行建设,在医院工作室分级管理中多次被评为优秀。

供稿 |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麦喆钘

初审 | 卢悦明

审核 | 张靓雯

审定 | 陈佳佳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邹旭诊室故事 | 血压突升鼻血流,火降血止病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