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刘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刷短视频成为许多人休闲娱乐的首选,就连青少年也难以抵挡其诱惑。最近,武汉儿童医院接诊了一名10岁女孩小羽。小羽一有时间就刷手机,看短视频时要录屏,还会反复检查录屏内容,否则就焦虑不已,最终被确诊为强迫症。这一案例为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
前段时间,小羽的家长发现小羽沉迷于用手机刷短视频,常常对着手机傻笑,有时又紧张地咬指甲,完全“刷魔怔了”。更让人不解的是,小羽刷手机时会录屏,反复查看录屏内容,中途被打断就会感到焦虑、坐立不安,学习也受到严重影响。父母本以为小羽只是玩手机上瘾,想帮她戒掉这个不良习惯,没想到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问题。
医生经过细心询问,终于弄清楚小羽奇怪举动背后的矛盾心理。原来,小羽曾意外在手机上刷到成年人亲吻的镜头,并手滑点赞。她担心被父母和同学看到,赶紧取消了点赞。
自那以后,每次刷到同类视频,她就既紧张又好奇,想看又怕被身边人发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羽开始边刷视频边录屏,刷完后仔细检查录屏,这样既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又能避免手滑点赞。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她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强迫行为。
如今,系统算法会依据短视频完播率,不断向用户推送相似内容,其中涉及两性等方面的信息,极易激起未成年人的好奇心。他们明知道家长不允许他们看这些内容,却又难以抗拒,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强迫行为。除了像小羽这样录屏反复检查的情况,还有些孩子会过度关注评论、点赞,这些都可能是强迫症的表现。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强迫症倾向呢?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核心特征的精神障碍,患者会被无法控制的侵入性念头或重复行为困扰,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并且这种情况通常会对其正常生活造成明显的功能损害。如果孩子的强迫行为持续半年以上,或者因为强迫症状导致严重失眠、情绪崩溃,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就医。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家长要主动给孩子讲解青春期生理变化、心理发展特点、健康心理塑造等方面的知识,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陪伴,帮助他们平稳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来源:学生健康报
文:武汉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刘敏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高琛琛 通讯员 张璟祎
插图:由AI生成
策划:张灿灿
编辑:穆薪宇 秦明睿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