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首个减重医学中心日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正式挂牌!5月12日,中大八院肥胖减重多学科联合(MDT)门诊开诊,这也是深圳第一个面向肥胖症患者的多学科联合门诊。该门诊由4位医生同时问诊:其中,由内分泌科担任“扛把子”控场,加上“干饭人救星”临床营养科、“肌肉守护神”康复科、“精神内耗终结者”临床心理科任“常驻嘉宾”,再联合药学、中医科和胃肠外科组成“减肥天团”,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法。
肥胖人群抑郁、焦虑比例高达20%
今年29岁的阿鹏(化名),身高185厘米,体重128.5公斤,成了肥胖减重MDT门诊首位患者。门诊内分泌科发现他的核心问题是肥胖引起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分泌延迟,这是糖尿病前驱表现,但目前尚未出现较为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建议在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联合足量的司美格鲁肽治疗。
临床营养科发现他蔬菜摄入严重不足,咖啡因和酒精也影响了健康,建议在控制饮食总量的基础上调整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习惯、放慢进餐速度。康复科开出了运动处方,建议先从有氧运动开始,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强度及时间,以后再酌情增加抗阻运动。临床心理科对他进行了单独问诊,发现他有过焦虑病史。也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据介绍,目前中大八院减重MDT门诊每周一、四下午开诊,像阿鹏这样的年轻人正是“主力客群”。中大八院院长、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陈燕铭曾做过门诊数据统计,发现年轻“牛马”是肥胖“重灾区”,18至30 岁患者占比高达45%,也就是说,差不多每2人中,就有1人是90 后、00后;其次是30至40岁群体,占了四分之一;然后是40至50岁人群,占比约15%。
陈燕铭表示,他们肥胖的原因都很相似,工作压力大导致暴饮暴食,生活作息紊乱;加上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此外,压力还会导致抑郁和焦虑。“抑郁和焦虑的典型症状:动力不足、不爱活动、饮食紊乱和睡眠紊乱,都是压力性肥胖的首要原因。”临床心理科主任徐勇表示,肥胖人群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也较高,研究显示,正常人群抑郁、焦虑比例为7%,肥胖人群高达20%,“这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除了压力造成的“过劳肥”外,爱吃外卖、爱喝奶茶、爱熬夜也堪称肥胖“三大元凶”。临床营养科主任王晓玲表示,门诊肥胖患者90%是40岁以下,“很多人刷着刷着手机就到了凌晨一两点”,睡得晚自然爱吃宵夜,摄入量超标,加上睡眠不足,导致代谢率低。
首次就诊建议先挂普通内分泌科门诊
“从医学上看,肥胖已是一种慢性病。”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沈云峰表示,肥胖与遗传因素、代谢平衡失调、社会环境多重因素相关,还与200余种疾病密切相关,排名前五的并发症分别为脂肪肝、血脂异常、糖尿病前期、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单用BMI并不能完全衡量患者的疾病状态,需要结合体脂含量、腰围、内脏脂肪含量等指标综合评价肥胖的严重程度。
单一科室难以全面解决患者的问题!中大八院肥胖减重MDT门诊采用以内分泌科主导下的“3+N”诊疗模式,“3”指的是“营养+运动+心理”三大基础干预方式;“N”指采用内科西药、中药、针灸、代谢手术等一种或多种方式,一站式为患者制定全面、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目前,MDT门诊根据深圳市相关规定按照参与科室收费,最高为400元,“患者第一次就诊建议先挂普通内分泌科门诊,排除继发性肥胖原因,了解当前肥胖状态造成了哪些相关并发症,再选择多学科联合诊疗。”沈云峰还给出了省钱妙招。
“很多患者一坐下来就会问能减多少斤?”沈云峰表示,减重不应作为单一的终极目的,公众更应该关注的是肥胖带来的相关健康问题,通过减重来逆转或延缓这些肥胖相关健康问题,并且把肥胖当成慢病进行终身管理,“只要你的体重能减10%到15%,身体就会获益”。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通讯员 深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