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15日讯(通讯员 豆献梅)在骨科医疗领域,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直是横亘在医生与患者面前的一道难关,因其治疗过程复杂、技术要求极高,常让医患双方都承受着巨大压力。近日,在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一场关乎高龄患者“膝”望的医疗攻坚战拉开帷幕。
此次接受手术的欧阿姨,在2024年因右膝骨关节炎于外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然而,术后半年,她的膝关节出现红肿、疼痛且活动受限的症状,经诊断为 “右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2024 年12月,欧阿姨转入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求诊。
唐新文介绍,面对欧阿姨这一复杂病例,主治医师刘红粘迅速联合骨科、感染科、影像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性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分多个阶段进行。首先是一期清创旷置术,医生们彻底清除感染坏死组织,植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并进行关节腔内盥洗,有效控制局部感染。随后,进行关节液细菌培养,明确患者感染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疗团队以此为依据,迅速开展规范化抗感染治疗。联合静脉及局部用药,持续 4 个月动态监测炎症指标,确保感染完全得到控制。
2025年4月,当患者炎症指标稳定后,唐新文团队为其实施二期翻修手术。医务人员结合国际指南与本土化经验,采用“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占位”策略,通过术后定期关节腔灌洗及血清学监测,极大地降低了感染复发风险,实现感染完全清除。针对长期感染导致的骨量丢失问题,唐新文团队创新采用3D打印定制垫块联合自体骨移植技术,精准恢复关节力线及生物力学功能。考虑到患者多次手术后的心理压力,刘红粘医生耐心安抚,帮助患者逐步建立治疗信心。术后,刘红粘医生联合康复科制定渐进式功能锻炼计划,结合疼痛管理及营养支持,患者术后第 3天就能借助助行器下地活动,实现快速康复管理。
如今,术后复查结果令人欣喜。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 0°-110°,疼痛评分(VAS)从术前的8分降至1分。患者激动地说:“之前膝盖反复红肿,连走路都成问题,没想到还能重新站起来!”
欧阿姨的成功治疗,不仅为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更成为了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一科在复杂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领域的经典案例。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充分彰显了湘南学院附属医院精湛的医术以及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