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每个孩子都会跟家长顶嘴,以此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家长意识不到孩子顶嘴的深层原因,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应对,就会感觉非常焦虑。
最糟糕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害怕家长,不敢反驳,更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
我儿子小淘今年14岁,上初二。小时候,他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特别黏我,可是自从上了初中,他越来越不听话,动不动就顶嘴。我知道,这是青春期逆反,但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只好求助家庭教育指导师。
指导师笑着问:“说说看,小淘都是怎么跟您顶嘴的?”
“有时硬顶,有时软顶。”我气不打一处来,“硬顶就是直接对抗、不听话;软顶就是耍贫嘴、讲歪理,活活把人气死。”
我举例说明——
眼看要期中考试,我看小淘没有一点紧迫感,篮球照打、游戏照玩,就劝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他冲我瞪眼:“你怎么知道我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指导师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喜欢家长唠叨。”
我说:“这是硬顶,胡搅蛮缠式的软顶更气人。”
昨天,我看小淘的房间有点乱,学习资料扔得到处都是、被子叠得歪歪扭扭、废纸篓冒尖儿、袜子东一只西一只,就说了他两句,让他收拾收拾,还引经据典:“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扫天下?”儿子懒洋洋地抬起头,调皮地一笑,“人各有志,我的理想是当飞行员,开着战斗机翱翔蓝天,而不是打扫卫生。”
指导师笑了,夸小淘聪明、幽默。
我说:“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您有办法让他听话一些吗?”
指导师十分耐心地引导:“您想让小淘听话,一定是希望他少走弯路,更顺利地成长。这样的愿望好极了。我们来假设,小淘将来顺利考上大学,毕业后想创业,在确定公司发展方向时,也要听您的话吗?”
我辩白:“等他长大了,我自然会放手。”
指导师语重心长地问:“小淘习惯了听您的话,什么事都听您安排,将来没有主见,您怎么放得了手?”
我语塞。
指导师告诉我,最糟糕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害怕家长,不敢反驳,更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这样的孩子习惯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自己的感受,往往变得自卑、胆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淘敢于顶嘴,一方面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说明家庭氛围好,家长比较开明
我被指导师的话吓住了,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对小淘顶嘴这种行为这么焦虑?
指导师解释,随着年龄慢慢增长,每个孩子都会跟家长顶嘴,以此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如果家长意识不到孩子顶嘴的深层原因,不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应对,就会感觉非常焦虑。
我问:“如此说来,小淘顶嘴是好行为?”
“至少不是坏行为。”指导师说,小淘敢于顶嘴,一方面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勇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说明家庭氛围好,家长比较开明。
我觉得指导师说得很有道理,有勇气、有想法的孩子才敢顶嘴,遇到事情才不会胆怯。想到这里,我心头的焦虑顿时消失了。
“当然,您可以接受小淘顶嘴的行为,但不能放任自流。”指导师话题一转,“小淘喜欢顶嘴只是表面现象,您要找到内在的原因,对症下药,才会促进他成长。”
指导师告诉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从小到大有3个顶嘴高峰期——
2~5岁,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期,经常把“不”字挂在嘴边。
7~9岁,孩子从幼儿期过渡到少年期,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喜欢和家长对着干。
12~15岁,孩子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在行为和言语上都开始反抗家长,不再屈服于家长的权威。这是孩子顶嘴最频繁、最激烈的阶段,很容易激化亲子矛盾,破坏家庭氛围。
“难怪!”我如梦方醒,“快告诉我,怎样做才能保护小淘的自我意识,同时化解顶嘴带来的亲子矛盾?”
指导师给了我3条建议——
1.探寻小淘顶嘴的原因
孩子跟家长顶嘴,说明他内心有需求未被满足。如果家长仔细观察,耐心交流,搞清楚孩子的真实想法,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
如果家长跟孩子说话时态度生硬、语气不友好,孩子为了维护自尊,会用更强硬的语气表示抗议。
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嘴上推崇素质教育,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行为上却用考试成绩衡量孩子的价值,孩子心里不服气,会理直气壮地顶嘴,目的是逼迫家长反思。
2.以长辈的高姿态化解争吵
孩子顶嘴很容易引发亲子冲突,根本原因是双方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对方:孩子看不到家长的好心,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需求。如果家长拿出长辈的高姿态,主动放下权威的架子,放下消极情绪,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就能轻松化解矛盾。
我问:“怎样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问题?”
指导师说:“很简单,就是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这样做?’‘强迫孩子这样做,是在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我的需求?’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不用什么事都听家长的。想明白这两个问题,您对小淘的顶嘴就会释然。”
3.提醒小淘注意说话方式
不可否认,孩子顶嘴有时候是一种语言暴力,尽管是被动的,属于自我防卫性质,但也不值得提倡,家长有必要提醒孩子好好说话,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比如——
“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总这样呛我,我感觉很伤心。”
“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指导师的建议让我如获至宝。
那天我刚进家门,小淘就放学回来了。我习惯性地提醒他:“做完作业再开电视。”
他顶嘴:“不让看电视我就不做作业!”
我正想发火,想到指导师的话,马上改口:“上了一天课,你一定累坏了,那就看一会儿电视吧,换换脑子,晚上妈妈给你做好吃的。”
开饭时,小淘从自己的房间里出来,看上去心情很好:“妈妈,作业我都做完了。”
“这么高效!”我由衷赞赏,“怎么做得这么快?”
小淘不好意思地笑笑:“晚上我要陪爸爸去夜跑。”
我知道,他学习效率高是因为心情好,而心情好是因为我的说话态度变好了。看来指导师教我的方法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