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做一个七品小官?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古代的一位进士,凭借辛勤的努力和艰苦的考试,最终得到了国家的任命。当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会选择作为一名四品的京官,还是去地方上做一个七品的县官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京官的薪酬情况。若留在京城做官,尽管能够近距离接触皇帝和权贵,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在皇帝的威严之下工作,一旦无意中说错话、结交了错误的人,或者处理事情不当,就可能瞬间陷入困境,甚至失去一切。古人常将京城官员称作“困官”,就可以看出这种压力与不确定性。因此,尽管底层京官的年薪基本在30两至100两之间,但通过各类敬银和奖金,实际收入往往高得多。经过统计,一个底层京官的年收入大约在2500两到6200多两之间,确实算是相当丰厚的收入。然而,即便是作为四品的京官,其年收入仍远不及地方的七品县官。
那么,为什么地方官员的收入要更高呢?一位县令在地方上几乎就像是那片土地的“土皇帝”,掌管着所有权力,不像现代的官员有那么多分工,诸如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角色。作为一县之长,朝廷对你的评估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刑狱和赋税。然而,许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举子对于这两个领域并不熟悉。因此,在上任前,他们通常会聘请一位精通此道的绍兴师爷,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事务。绍兴师爷不仅能提供可观的薪水,还能帮助他们在刑狱和赋税方面取得良好的业绩表现。
在地方上做县官,你在生活的基本开销上几乎没有负担。你的县衙及工作人员的吃穿用度大多由当地粮食行业支撑。此外,各行各业的商家也会向县衙送上各种贿赂,这些都成为你额外的收入来源。赋税更是另一块重要的收入。当一个县相对富裕时,居民平均每年的赋税负担大约是二两五钱银子。而你只需将其中的一两上缴给朝廷,其余的便是你的收入。再加上诉讼费用和来自本地商会的敬银,一个普通的县官年收入可谓超过一万两。
当然,以上所提及的只是底层官员的收入情况,对于更高层级的官员来说,薪水则更加可观。俗话说“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绝非无的放矢。因此,地方官员常常以此讥讽京官的窘迫生活。
综上所述,如果我在古代有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个七品的小官。这样不仅可以享受到令人满意的收入,同时还能拥有更大的权力,有能力去影响地方的发展。尽管留在京城可接触到权贵,但高风险与低回报并不是我所追求的。可我宁愿在地方上争做一个有实权的县太爷,掌握真正的权力与财富,过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