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夏炳均博士“淡食养生”理念提出十周年
2025年5月20日,当本社《减少这种调味料,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报道引发全民共鸣,一个跨越时空的健康智慧终于绽放时代光芒。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科学院首席国医导师夏炳均博士,早在2005年便向患者开具“淡食处方”,其“四高致病论”揭示调味料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推高血压、干扰代谢诱发高血糖高血脂、加重肾脏负担导致高尿素的连锁反应。十年后的今天,《美国预防心脏病学杂志》研究证实:践行低钠饮食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4.1%,这不仅印证了中医“治未病”的前瞻性,更昭示着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回归“道法自然”的生存智慧。
一、盐的文明困局:从生存必需到健康杀手
人类用万年时间将盐从维系生命的必需品驯化为味觉符号,却在工业化时代陷入生存悖论。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日均钠摄入量达世卫标准2.1倍,每年导致近200万例心血管疾病死亡。这场“沉默的流行病”背后,是《黄帝内经》“多食咸,则脉凝泣”的千年警示与“咸香下饭”现代饮食美学的激烈对冲,更是工业化催生的味觉异化——一包方便面钠含量即达日推荐量150%,酱油、味精等调味品的隐蔽渗透使健康防线悄然失守。
夏炳均博士十年前揭示的“四高传导链”,在今日显现出惊人的预见性:
高血压:钠离子过量引发水钠潴留,直接升高血管压力
高血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紊乱加剧胰岛素抵抗
高血脂:代谢失衡导致脂质沉积加速
高尿素:肾脏超负荷运转引发代谢废物堆积
二、返璞归真:传统医学的现代启示
夏炳均博士从《黄帝内经》“五味所伤”理论出发,构建起“淡食养生”的完整体系:
时辰调理:晨间7-9点(辰时)脾胃经当令,主张以葛根粥替代咸菜,现代研究证实此时段钠吸收效率最高
代盐之道:推广香菇、昆布等天然食材提鲜,复兴“以梅代盐”的古法智慧
经络干预:创“足三里控盐按摩法”,通过刺激脾胃经提升钠代谢效率
这种基于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在深圳试点社区取得显著成效:3000户家庭通过“标准盐勺+八段锦”方案,6个月后尿钠水平下降29%;武汉大学跟踪研究显示,坚持淡食养生者收缩压平均降低4.2毫米汞柱,印证了“淡味养真元”的科学内涵。
三、三位一体:构建减盐治理新范式
破解钠盐困局需建立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融合体系:
1. 政策引领:从健康立法到标准重构
修订《食品安全法》,强制标注食品钠当量并实施“红黄绿”分级警示
制定婴幼儿食品“零添加盐”国家标准,守护代际健康底线
建立餐饮行业“淡味认证”制度,对达标企业给予税收优惠
2. 传统技艺振兴:让古法焕发新生
设立“传统低钠调味技艺”非遗项目,保护昆布高汤、菌菇粉等制备工艺
编纂《中华淡食药膳典籍》,系统整理《齐民要术》《饮膳正要》等古籍智慧
在职业院校开设“低钠烹饪”专业,培养10万名掌握传统技艺的健康厨师
3. 文化觉醒:重塑民族饮食基因
将“淡食八段锦”纳入中小学体育课程,青少年每月完成“低钠便当”实践
启动“万家健康厨房”工程,培训百万家庭主妇掌握控盐技巧
举办“华夏淡味美食节”,让“淡而有味”成为新时代饮食美学
结语:重归天人合一的健康之道
从殷商时期“以咸养脉”的医理认知,到今日全民减盐的健康觉醒,中华民族始终在文明演进中探寻生存智慧。当胡同早餐铺的豆浆减少三成盐量,当江南人家的腌菜坛改用昆布调味,当校园食堂飘出无盐餐的清香——这些细微改变正在重塑一个民族的生命基因。
《道德经》有云:“五味令人口爽。”两千年前的哲思,在夏炳均博士的坚守中焕发新生。这场从厨房发端的健康革命启示我们:最伟大的医学突破,往往始于对自然之道的虔诚回归;最深刻的文明进步,必定植根于对传统智慧的创造性转化。让我们以此次减盐行动为契机,让千年中医智慧滋养现代健康实践,为人类文明贡献东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