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鸡蛋再次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这个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不仅价格亲民,还富含优质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堪称“平价营养宝库”。然而,医生提醒:吃鸡蛋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学问,若食用不当,不仅难以吸收其营养,还可能影响健康。
许多人认为鸡蛋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实则不然。鸡蛋虽好,但胆固醇含量也相对较高,尤其是蛋黄部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食用1个鸡蛋为宜;对于血脂异常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每周吃3 - 4个鸡蛋即可,且可适当减少蛋黄的摄入量。若过量食用鸡蛋,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还可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鸡蛋的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做法对其营养保留和人体吸收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水煮蛋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这种做法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鸡蛋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达99.7%;其次是荷包蛋和嫩煎蛋,烹饪过程中油温较低,营养损失相对较小。
医生提醒:这4种鸡蛋,真的要少吃或不吃
1、风险未消的“溏心蛋”
溏心蛋以其嫩滑的口感吸引了不少人,很多人认为保留溏心部分能更好地锁住营养。然而,看似诱人的溏心,实则暗藏危机。据统计,大约每10个鸡蛋中就有 1个携带致病菌或霉菌。溏心蛋因未完全熟透,内部温度不足以彻底杀灭这些有害微生物。一旦食用,这些病菌就可能在体内大肆“捣乱”,引发呕吐、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若鸡蛋中存在虫卵,未彻底煮熟的溏心蛋更会让感染寄生虫的风险直线上升,为健康埋下隐患。
2、暗藏隐患的“毛鸡蛋”
有人偏爱毛鸡蛋独特的口感,甚至认为其营养价值更高。但实际上,毛鸡蛋是未孵化成型的鸡蛋,在孵化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污染,尤其是沙门氏菌。即便有人将毛鸡蛋高温烹煮,也难以完全杀灭这些顽固病菌。食用未彻底煮熟的毛鸡蛋,就像打开了“病菌盲盒”,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引发严重食物中毒,损害身体健康,实在得不偿失。
3、变质预警的“散黄蛋”
散黄蛋的情况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别。一种是在颠簸运输途中,蛋黄膜被震破,导致蛋黄松散,这种鸡蛋若没有异味和变质迹象,及时烹饪还能食用。但另一种散黄蛋就要警惕了,当鸡蛋存放过久,蛋白结构逐渐瓦解,导致散黄,此时往往还会伴随刺鼻异味。这意味着鸡蛋内部已被大量微生物侵蚀,营养成分被破坏,充满变质风险,继续食用可能会给肠胃带来巨大负担,引发不适,遇到这种散黄蛋,一定要果断丢弃。
鸡蛋虽营养丰富,但想要吃得健康、吃得科学,一定要多留意以上这些要点。合理搭配饮食,掌握正确的食用方法,才能让鸡蛋真正成为我们健康的“守护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发生谨遵医嘱。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个关注,再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一起携手打造高质量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