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妈妈不再唠叨着急讲道理,孩子的叛逆和摆烂消失了,开始主动学习

在辅导父母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个很普遍的规律:

父母看见孩子摆烂,不认真学习和写作业,就着急上火,急着讲道理,忍不住唠叨,但往往唠叨和讲道理的结果,是孩子更不想学习了。

让孩子叛逆和反感,这绝对不是父母管孩子的初衷和目的。

父母之所以着急改变孩子,就是不愿意孩子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远,也怕孩子与别人的差距,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但往往父母关注的只是孩子不学习和摆烂的表面,很少去想孩子摆烂和不学习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我跟我娃之前也陷入过这个僵局循环:

我看到他看电视一看几个小时,看他玩手机,一玩就到夜里一两点,就特别生气。忍无可忍时,就爆发冲突。

对孩子各种说教,各种难听话与指责也随之而来。

当父母脾气上来时,想控制和克制自己不说,是不太可能的。

很少有人能在忍无可忍时还能保持着冷静与理智,当脾气上来或爆发时,根本是压制不住的。

但父母可以换一种思路来看孩子摆烂,看孩子的不学习,整天知道玩。

拿我家孩子来说,有一段他连书包都不动,更别提写作业,甚至有时候书包都是空的。

看了就很失望,但我忍住了想要说教的欲望,也克制了自己想去评判“你怎么这么摆烂,连书都不拿回来,连样子都不想做了”。

后退一步,不讲废话,也不说正确的道理,而是用大量的时间来缓解自己的焦虑与情绪,等我心平气和时,才跟孩子对话:

最近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呀?学习上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心情怎么样?跟同学关系有没有什么棘手的相处?

孩子可能会有两种回答:

一种是很不耐烦,不想说,也拒绝沟通,这时我就退出孩子的空间;

一种是愿意说一说自己不太想学习,一碰到书就有点烦。原本想写作业,可是半天却卡住了,就不想写了。

像第二种情况,我就很敏锐地觉察到了孩子学习上有点卡点,挫败了孩子学习的热情。

然后我就会继续问:

学习上的卡点,是听不懂,还是听跑神了?

孩子会告诉我,太困了,或者老师讲得太琐碎,他就听跑神了,然后就跟不上节奏了,干脆就不听了,导致作业就不会写。

原本自己计划课下自己补,可是没有时间,所以积攒下来,就变成四处都是待学习和补的窟窿。

当窟窿越积越多,会发现越想学时漏洞越多,就懒得弄了,不如玩一会,越玩越烦,越玩越担心窟窿这么多怎么办。

所以,一旦听到我催他学习,或跟他讲道理,他会特别烦躁,原知道是自己没做好,妈妈说得也对,但就是不想听。

我也理解了孩子:

没学会,没跟上节奏,原本他就很担心和烦躁。被催,被吵后,就更加烦躁了,所以直接用更摆烂和对抗来直面。

一对抗时,似乎孩子原本应承担的错误,都顺理成章甩到了父母身上,都是你催,都是你唠叨,都是你吵,我才不学习的。

对抗,叛逆成了孩子逃避自己责任的一个很好的借口,甚至合理化了。

想明白这点后,我再也不吵孩子,再也不唠叨,也不再说正确的废话。

起码导致孩子不学习,不努力的锅我是不背的,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他自己作的,自己承担后边的责任。

而当我不唠叨,不吵,不说正确废话,也不再催孩子学习时,孩子在摆烂之后自己就开始检索和反思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不把精力都放在叛逆与对抗上时,慢慢就开始觉醒,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曾经偷的懒和跑的神负责。

我跟孩子说的是:

自己作的,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收拾烂摊子。搞不定的时候,可以请我帮助,但你不开口,我是绝对不会主动帮助的。

我跟孩子愉快约定和谈天说地后,孩子慢慢就开始着手补自己的漏洞,也开始积极主动学习和写作业了。

虽然查漏补缺的过程对孩子也很煎熬,但学会后的那一刻,也是蛮有成就感的。

家长不着急改变孩子,孩子反而更容易快点改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妈妈不再唠叨着急讲道理,孩子的叛逆和摆烂消失了,开始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