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ancer》上发表研究论文,开发出新型抑制剂,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
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由脂质过氧化引发的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被证实是癌症免疫治疗的关键机制之一。尽管免疫细胞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来杀伤肿瘤,但多数肿瘤细胞能通过未知机制抵抗这一过程,导致治疗失效。
崔隽教授团队经过研究发现,棕榈酰基转移酶zDHHC8在黑色素瘤、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与CD8+ T细胞浸润呈负相关。zDHHC8能对铁死亡防御核心蛋白GPX4进行棕榈酰化修饰,帮助其在铁死亡诱发时锚定到脂质过氧化活跃的内质网膜等细胞器膜上,高效清除有害代谢产物,从而帮助肿瘤细胞抵抗铁死亡。基于这一发现,崔隽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到了一种小分子化合物PF-670462。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PF-670462显著增强了肿瘤细胞对铁死亡的敏感性,并在肿瘤模型中显著促进CD8+ T细胞浸润。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新机制,更提供了克服耐药性的双赢策略—既能提升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效果,又避免了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崔隽教授说。
靶向zDHHC8-GPX4棕榈酰化信号轴,增强肿瘤细胞的铁死亡敏感性,提升抗肿瘤免疫治疗效果。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8-025-00937-y
声明: 本文资料和图片来自于政府/园区管委会官网、官方公众号、材料相关媒体及其他公开资料,如信息有误或有遗漏,欢迎联系我们修改;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因整理资料所需,本文中引用部分公开第三方的数据、图片等内容,其所属的知识产权归属原作者,且凡引用的内容均在文中标注了原文出处、原作者。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及时处理;我们力求数据严谨准确,但因受时间及人力限制,文中内容难免有所纰漏。如有重大失误失实,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