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彭德怀工资多少,为何会求助中央多给点,其中有何隐情吗

彭德怀将军,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以赫赫战功赢得了人民的敬仰和尊重。然而,在他69岁那年,这位曾为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将军,却陷入了生活困顿的境地,经济困窘,再加上健康问题的困扰,他那微薄的薪资根本无法支撑日常生活的开销。面对如此窘迫的局面,彭德怀无奈之下,决定提笔写信给组织,恳请能够增加一些生活补助。这样一位意气风发、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怎么会在晚年生活如此贫困?其中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彭德怀的成长背景可谓贫困至极,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家中除了那间破旧的茅草屋,唯一有价值的资产便是用来耕作的工具。彭德怀的母亲早逝,父亲又因病体虚,靠着那把木耙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维持生计。可是,家中贫弱,父亲的哮喘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情况愈发严重。为了给父亲治病,彭德怀不得不忍痛变卖家中的一切,最终一家人甚至沦落到了街头。这样艰苦的生活中,彭德怀从未抱怨,他的生活极为节俭,甚至把已在黄土上滚过几次的馒头都视为珍贵的食物,能够分着吃几天才算满足。年仅十五岁的彭德怀,在家境困窘的情况下,毅然走进煤矿去挖煤,为了补贴家用,维持家人的基本生计。后来,正是为了那每月五块五的薪资,他成为了部队的一名战士,这五块五,也成了他能在乱世中为家人提供庇护的依靠。

在军队中,彭德怀逐渐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且展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从一个普通的士兵一路升至将军。然而,彭德怀始终秉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从不忘与士兵们同吃同住。尽管彭德怀患有胃病,但行军打仗的特殊环境常常无法按时按点吃饭。每当饭菜准备好时,炊事兵都会特别为彭德怀温上一碗热粥,照顾他的健康,但彭德怀却总是将那碗粥分给了身边的战士们,自己从未享受过这份专门为自己准备的美味。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彭德怀作为一名开国大将,享受到了丰厚的薪资待遇。尽管经济有所改善,彭德怀的生活态度依旧未曾改变,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每逢节假日,他的下属为他准备了丰盛的山珍海味,却遭到了彭德怀的批评。彭德怀认为,吃什么并不重要,他更看重的是食物的营养和身体的健康。对他而言,食物的品质并不需要奢华,只要能够吃饱,就足够满足。这一思想也深深影响了他的生活方式,之后,彭德怀的餐桌上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些平民百姓难以接触的奢侈食材。

不仅如此,彭德怀的艰苦作风还表现在他的衣着上。尽管他每天的衣物总是干净整洁,但每一件衣服上都打满了补丁,布料拼接在一起显得有些滑稽。对此,彭德怀从不在意,他总是等衣服穿到无法再穿才会换掉。彭德怀的汽车也很简朴,他一直使用着新中国成立前的那辆老式汽车,虽然速度慢且容易损坏,但他始终未曾更换。彭德怀十分珍惜这辆汽车,平时只在必要的出行时使用,平日里几乎不会驾驶这辆车。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汽车已经显得破旧,但彭德怀依然坚持自己保养,将它擦拭得干干净净,依旧像新的一样。组织上曾多次提出给彭德怀更换一辆现代化的汽车,但他始终婉拒。直到有一次,有人指出那辆老式汽车的油耗较高,才终于说服了彭德怀同意更换一辆新车。

在1959年,彭德怀因工作需要调动,搬到吴家花园,虽然薪资未有大幅度下降,但直到六年后,他被调往大三线建设工作,薪资才降到了23元。即便如此,彭德怀依然视金钱如粪土,生活上依旧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多年来攒下了一万余元。这笔存款在当时看似足够维持他晚年的生活,但彭德怀仍然提出要增加薪水,这究竟是为何呢?

彭德怀之所以需要更多的生活费,并非因为自己有奢侈的需求,而是因为他始终将钱用于帮助他人。1957年,全国范围内展开水库建设工作,而彭德怀的家乡长期存在缺水问题,看到家乡百姓的困境,他便慷慨拿出自己积蓄中的500元,资助家乡修建水库,改善水源问题。后来,彭德怀得知家乡百姓计划在水库中养鱼以改善生活,但因缺乏设备,他再次拿出300元予以资助。在家乡修路、孩子上学等方面遇到困难时,彭德怀也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积蓄拿出,帮扶身边的人。

彭德怀对待身边的朋友、下属也从不吝啬。他非常关心自己警卫员的生活,看到警卫员辛苦工作,他便拿出3000元帮助她度过难关。每当看到衣衫褴褛的老人,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而在附近的养老院,彭德怀也时常出现,关心那些孤寡老人。即便自己生活并不富裕,彭德怀总是把别人的困难放在心头,乐于助人,他被大家称为“心善的彭大哥”。

然而,文革的风暴让彭德怀的晚年充满了巨大的苦难。作为西南红卫兵的主要批斗对象,他曾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军被千人围攻,承受着无尽的指责和侮辱。1966年,彭德怀被带回北京,家中被彻底搜查,积蓄下来的1万元存款竟被当作了“罪证”。在批斗的过程中,那些红卫兵们并不关心彭德怀家中空空如也,只看到了那一万元存款,便将这位曾经的英雄污蔑为“反动派”,将他踩在脚下,度过了十年的黑暗岁月。

面对如此恶劣的待遇,彭德怀并没有为自己辩护,而是满心忧虑那些曾经受助的家乡百姓和学生。他最关心的是这些孩子是否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因为他再也无法为他们提供资助。当情况有所好转,彭德怀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费,但与文革前的丰厚收入相比,已是微不足道。然而,彭德怀依然坚持用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默默地回报着家乡和曾受助的学生。

1973年,彭德怀因病住院,他的侄女来看望他,并送来了许多营养品,几乎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彭德怀看着侄女的窘迫,深感痛惜,之后偷偷将800元寄给她,那是他仅剩不多的积蓄,也几乎是他的“救命钱”。即便身体已不支,彭德怀仍然咬牙坚持,从未想过给组织添麻烦。直到病情严重,生活费不足以支付医药费用时,彭德怀才写信请求组织增加补助。

组织得知彭德怀的困境后,立即为他调整了补助,提升到100元,使得彭德怀的生活得以缓解。1979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彭德怀工资多少,为何会求助中央多给点,其中有何隐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