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干眼症只是眼睛干?严重起来也会“失明”!

干眼症,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眼部问题,常被误解为“眼睛干涩”的代名词。然而,若长期忽视或治疗不当,它可能引发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严重威胁视力健康。

一、干眼症的真相:不止是“干”那么简单

干眼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

泪液分泌不足:年龄增长、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或长期使用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可能导致泪腺功能衰退。

泪液蒸发过快: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处于空调房或干燥环境,会因眨眼次数减少导致泪液蒸发加速。

泪液成分异常:睑板腺堵塞导致脂质层缺失,泪液无法形成稳定保护膜,易引发蒸发过强型干眼。

典型症状

眼干、异物感:患者常感觉眼睛像有沙子,尤其在长时间用眼后加重。

畏光、眼红:角膜缺乏泪液保护,对光线敏感,易出现充血。

视力波动:泪膜不稳定导致短暂视力模糊,眨眼后缓解。

分泌物增多:眼部干涩引发代偿性反应,晨起时眼睑粘连。

高危人群

50岁以上人群、女性(更年期激素变化影响泪液分泌)

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电子设备使用者

糖尿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二、干眼症的严重后果:从不适到失明

角膜损伤

长期干眼会导致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形成点状或片状缺损。患者可能出现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严重时角膜溃疡、穿孔,需手术治疗。

视力下降

泪膜不稳定导致光线折射异常,引发视力模糊。若角膜形成瘢痕,可能永久性影响视力。

继发感染

干眼症患者眼部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细菌、病毒,引发结膜炎、角膜炎,甚至角膜穿孔。

三、科学防治:早发现、早干预

1. 自我检测

泪液分泌试验: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拉开下眼睑,观察是否有干燥、皱纹。

泪膜破裂时间:对着镜子眨眼后,观察眼睛保持湿润的时间。若<10秒,提示泪膜不稳定。

2. 就医检查

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结膜是否有损伤。

泪液渗透压检测:干眼症患者泪液渗透压通常>312mOsm/L。

3.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补充泪液,缓解干涩。

抗炎药物(如环孢素A滴眼液):减轻眼表炎症,促进泪液分泌。

物理治疗

热敷:40-45℃热毛巾敷眼,每日3-4次,每次15分钟,促进睑板腺分泌。

睑板腺按摩:由专业医生操作,疏通堵塞的腺管。

手术治疗

泪小点栓塞术:通过植入栓子减少泪液流失,适合重度干眼患者。

4. 日常预防

改善用眼习惯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眺望20英尺(约6米)外20秒。

增加眨眼频率:每分钟眨眼15-20次,保持泪膜稳定。

优化环境

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40%-60%。

避免空调直吹眼睛,佩戴防风镜或湿房镜。

饮食调理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鱼、亚麻籽)。

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减少烟酒刺激。

干眼症并非“小毛病”,若出现眼干、异物感、畏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科学治疗和日常防护,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视力受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干眼症只是眼睛干?严重起来也会“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