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扩“地盘”
注射胰岛素不要仅仅局限在肚脐左右两边的小块阵地。
除了肚脐周围2.5厘米范围内不要打针,上下左右的其他位置都可以。
此外,还可以在大腿上端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这些部位打针。打针的地方越大越广泛,就越不容易出现皮下硬结。
2. 打一针换一个地方
反复在同一部位打胰岛素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使得胰岛素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延长,进而导致血糖波动。
因此,在打胰岛素时一定要进行注射部位的规范轮换。
每次注射部位都应间隔至少1厘米,并避免一个月内重复注射在同一个注射点上。
注射之前要注意看一看注射部位是否有鼓包,摸一摸注射部位是否有脂肪增生和硬结,如果有,要避开这些部位,换个地方打胰岛素。
3.胰岛素别太凉
直接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胰岛素由于温度较低,打到皮下的过程中不仅会引发注射时的疼痛和不适,还容易出现皮下硬结。
如果胰岛素是放在冰箱保存的,打之前要提前半小时拿出来,恢复到常温再注射。
4.短针头勤更换
胰岛素是皮下注射,皮肤下面是脂肪组织,再往下是肌肉组织,皮下注射就是打在皮肤下面,也就是皮下的脂肪组织。
因为胰岛素在这里能够不快也不慢地被吸收,从而稳定持久地发挥降血糖作用。
肌肉则分布有丰富的血管,胰岛素打到肌肉会被快速吸收,这样其降糖作用就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容易导致血糖波动,甚至出现低血糖。
我们强调,胰岛素要注射到皮下,不要注射到肌肉。由于人体皮肤厚度约为2毫米,通常选择短针头进行注射。
目前,4毫米长的针头被认为是最佳长度的胰岛素注射针头,注射舒适感好,对皮肤损伤小,可减少脂肪增生的发生。但很多患者重复使用针头,从而增加皮下硬结的发生率,所以针头建议一次性使用。
作者:福建省厦门市弘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田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