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日本核废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性水处理问题

核废水通常是指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这些废水可能来源于反应堆冷却系统、辐射控制区的地面冲洗水以及处理放射性废物的过程。

为了确保安全,核电站会采取严格的措施来管理和处理这些核废水。这包括使用专门的设备和技术将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去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储存。最终,只有经过严格监测并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废水才会被排放到环境中。

处理和管理核废水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过程,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核废水是什么东西?

 

 

核电站废水主要包括主设备和辅助设备排空水、反应堆排放水、第二回路废水、清洗废液、离子交换装置再生废水和专用洗涤水等,主要为中低放射性废水。

解析

日本核污水

2011年“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灾难性核泄漏。持续冷却堆芯的作业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应堆设施产生了大量核污水,并在不断增加。

日本采用“边截流边治理”的方式处理核污水问题,一方面在核电机组厂房周边设置地下汲水井,用截流的方式减少地下水流入,同时使用多核素去除设备清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处理后的水被称为“处理水”,但多核素去除设备无法有效去除核污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含氚污染水被存储在大型罐体内,截至2020年9月已达123万吨。

扩展知识

2020年2月份日本政府负责处理核污水问题的相关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列出了“海洋排放”和“水蒸气”两种方案处理核污水,但遭到普遍反对,截止2020年11月9日,福岛污水仍未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日本核废水: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产生的放射性水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