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女士很焦虑,好几次早上从床上起来,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得缓好一会儿才会好转。李女士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此前就偶尔出现过,但今年夏天尤为频繁。
家里人说她可能是低血糖了,朋友说是她太瘦了,可能是供血不足。李女士无法分辨,最终下定决心到医院系统查一查。最终,李女士被确诊为“直立性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也称为体位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体位改变3min内出现持续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可伴或不伴器官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
眼前发黑的生理过程
1
第一步:血压骤降
站立时血液淤积在下肢和内脏静脉(约500-1000ml),心脏泵血减少。收缩压下降≥20 mmHg时,脑血流明显减少。
2
第二步:视网膜缺血
视网膜动脉是颈动脉的直接分支,对血压变化极其敏感。血压降低 → 视网膜供血不足 → 视细胞缺氧 → 视觉信号中断 → 眼前发黑/视野缩小。
3
第三步:视觉皮层缺氧
大脑枕叶的视觉处理中枢需持续供氧,缺血时出现:视野模糊 → 视野变暗 → 短暂性全盲(眼前全黑)。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从卧位或坐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时,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意识丧失,跌倒在地呢?
直立性低血压最常见的表现是站立时出现头晕,严重时可发生晕厥或眼前发黑、站立不稳(晕厥前兆),但也可表现为其他体位相关症状,比如:
全身没力气、走路费劲
看东西模糊不清
脖子、肩膀酸痛
脑子发懵、想不清楚事
喘不上气
好消息是,这些不舒服的感觉在躺下后会很快缓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脑血流自主调节机制,血压符合直立性低血压标准的很多患者并无临床症状,这可能是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或者身体还能代偿,需要随诊观察。
对于年轻人,如果只是偶尔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没什么大碍,注意规律的饮食作息即可。
而对于老年人,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会大幅升高。严重者可导致跌倒、昏厥,导致伤残风险增加,甚至会增加“中风”、“心梗”等急症的风险。
如何诊断直立性低血压?
可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检查。该试验是评价直立性低血压的常用方法,受试者平卧5~10 min后测定基线血压和心率,随后进入倾斜试验,倾斜70°。通常观察3~10min,必要时延长至45 min。异常的判断标准为收缩压降低≥20 mmHg或舒张压降低≥10 mmHg。
在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前,为确保安全性和结果准确性,医生需系统排查以下关键问题:心源性晕厥(如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神经或代谢性疾病(如癫痫、低血糖)、药物或生理状态干扰(如脱水、药物影响)。所以在直立倾斜试验之前,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排除心源性、贫血、脑源性等原因,才能进行直立倾斜试验。
为何如此谨慎?一次倾斜试验可能触发心脏停搏>6秒或收缩压骤降至40mmHg以下。充分排查不仅避免风险,更能精准锁定病因。
绝对禁忌症
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近6个月内心肌梗死、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梯度>50mmHg)
脑血管高危因素:颅内动脉严重狭窄(>70%)、近期脑卒中(<3个月)
妊娠中晚期:腹压变化可能诱发宫缩。
确诊直立性低血压该如何治疗呢?指南推荐四步法进行治疗。
优化用药:调整或停掉可能导致或恶化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
非药物治疗:
保证足量饮水,日饮水量2L,天气炎热时若心功能允许可增加到3L;保证盐的摄入,无心力衰竭、水肿及高血压的患者,每日可摄入6-10g盐;推荐低升糖指数饮食并少食多餐;睡觉时可以把头垫高一些;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过热环境,高温容易让血管扩张,血压更低;合理锻炼,肢体反压力动作可以增加下肢肌肉收缩力动作,促进血液的回流;在医生的指导下,还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和抗组训练。
药物治疗:如果已经认真做了前两步,但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症状仍持续存在,可以考虑进行药物治疗。已进行药物治疗的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图文 | 心功能检查科 吕析蒙
编审 | 文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