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经典,后来成为儒家的五经之一。它由64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组成,因此总共有384个爻(64卦×6爻/卦=384爻)。这些卦和爻构成了易经的核心内容,用来象征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以及变化的规律。通过解读这些卦象,人们可以寻求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解。
我们今天所见的《易经》,是由多少卦、多少爻组成的()
A:六十四卦
B:三百八十四爻
C:八卦
D:四十八爻
AB
解析
六十四卦:易经六十四卦,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关押的七年间,在狱中潜心研究伏羲八卦,在八卦的基础上推演所创的。所以又称为周易六十四卦。
三百八十四爻:爻词,八卦是三画卦,八卦相互重叠,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64×6=384,三百八十四爻的来历就是如此。
扩展知识
六十四卦由八卦两两相重而来,即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认为两个经卦上下重叠构成六十四卦。关于重卦作者:古代主要有伏羲、神农、夏禹、文王等不同观点。近代有人以为是殷商卜者所作。
还有一种是由数字直接演化而成,即先有六十四卦而后有八卦,或六十四卦与八卦同时产生。近代从安阳四盘磨、岐山凤雏村、陕西周原等出土的甲骨上发现刻有六个数目字一组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