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外科的战场上,每一台手术都像一场精密的“生命保卫战”。最近,郑州七院心外三病区的杨斌、周志明团队,就用一场“硬核”手术,给一位被复杂心脏病折磨了大半年的患者,重新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61岁患者的心脏噩梦,
问题越治越多
故事的主人公是61岁的陈先生(化名)。去年,他在北京某医院查出心脏出了大问题——左右心房之间的“墙”(房间隔)上破了个拳头大的洞(缺损约5cm)。医生给他做了“房缺封堵术”,用两个像小伞一样的封堵器堵住了缺口。本以为能松口气,可今年他总觉得活动后胸闷得厉害,复查时心脏彩超结果却像一盆冷水:
第一个麻烦:两个封堵器中间居然又漏了个1cm的“小窟窿”(残余漏);
第二个麻烦:心脏里的“门”(二尖瓣、三尖瓣)关不严了,血液倒流的量多到吓人;
第三个麻烦:心脏周围还积了水(心包积液),更棘手的是,连“门框”(二尖瓣)都变形了,还合并了房颤......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陈先生和家人急得团团转,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找到了郑州七院心外三团队。
多学科会诊进行手术:拆解“不可能任务”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杨斌、周志明团队展现出专业担当。他们迅速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全面分析病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心脏结构的复杂变化,到血流动力学的微妙改变,再到房颤对心脏功能的潜在影响,专家们进行了深入研讨,精心制定每一步治疗方案。
手术的挑战超乎想象。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容不得丝毫差错,如同在针尖上跳舞。团队成员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默契配合。
01
取封堵器
小心翼翼地取出封堵器,这一过程既要避免损伤心脏组织,又要确保完全取出。
02
补心墙
对房缺进行精细修补,如同修补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力求恢复心脏的正常结构。
03
修瓣膜
针对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问题,成功实施成形手术,重塑瓣膜功能。
04
治房颤
巧妙应对二尖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以及房颤难题,为心脏的稳定跳动奠定基础。
手术圆满成功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战,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术后,在医护团队无微不至的照料下,陈先生的身体逐渐恢复,曾经困扰他的胸闷症状明显减轻,心脏各项指标逐步趋于正常,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心包积液也逐渐消退。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是杨斌、周志明团队精湛医术的有力见证,更是多学科协作的硕果。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为众多深受复杂心脏病折磨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稿:心外三(李 宁)
来源:郑州市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