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清军为何会有八里桥之败?因咸丰帝的面子和僧格林沁的认知局限

在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我诚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方便地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获得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八里桥之战,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咸丰帝的领导下与外来侵略者英法联军展开的一场殊死对决。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更是近代军队与传统封建军队的一次直接碰撞,这场战斗以发生地“八里桥”命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惨烈记忆。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清朝晚期为数不多的几次展现英勇反抗的战斗之一。尽管清军最终以1200人的牺牲换取5名敌人的惨败收场,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场战斗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人心,展现了清朝为捍卫国家尊严所作的顽强反抗。

1860年8月21日,天津的大沽口落入敌手。三天后的8月24日,英法联军彻底占领了天津城。8月31日,咸丰帝紧急派遣钦差前往与侵略者进行谈判,试图寻求和解。

当时,清朝的统治者已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和谈一事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保持面子而已。只要对方在谈判中能够遵守基本的“礼节”,那么和谈便可进行。如果不能达成协议,清朝方面会直接通知当时的军事统帅——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出手镇压。

然而,到了9月17日,清朝的官员载垣等人承认了英法的要求,答应了他们的所有条款,原本以为这场和谈终于落下帷幕。没想到,第二天,英方中文秘书巴夏礼却提出,要见咸丰帝,并要求亲自递交国书,让咸丰帝亲自盖章确认。这一举动突破了咸丰帝的底线——他的面子不能丢,尊严不能受辱。咸丰帝虽然接受过外交妥协,但他明确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让外国公使进入京城见他,否则就是对清朝的侮辱。

对于巴夏礼的要求,咸丰帝极为愤怒,认为这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范围。钦差大臣怡亲王载垣因此决定,以巴夏礼“言辞不逊”为由,指示僧格林沁采取行动,扣押巴夏礼,目的是削弱英法联军的战斗力。

巴夏礼的扣押标志着和谈彻底破裂。英方态度强硬,英国公使额尔金向清朝发出严厉警告:除非释放被扣留的人员,否则将不会再进行任何谈判,并威胁要攻打北京。

为了维护面子,咸丰帝的态度变得异常强硬,他明确表示:“若敌人敢过张家湾以北,我便指派僧格林沁带兵剿灭。”如此言辞激烈,清朝一场意气风发的战斗由此开始。

9月19日,英法联军开始对八里桥一带进行全面军事侦察。八里桥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距离紫禁城仅8公里,一旦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将能够直通北京城。因此,八里桥成为了双方必争之地。为了摸清僧格林沁的防线,英法联军派出大量侦察人员,甚至利用长期在华的传教士为情报源。

然而,面对英法联军的周密准备,清朝的统帅僧格林沁显得有些自信过头,他完全没有做好对敌情的侦察,甚至对于敌军的部署一无所知。凭借着自己的军事经验,他进行了自认为最稳妥的部署。僧格林沁亲自指挥,调动了约3万人参与战斗,其中包括近1万名蒙古骑兵。

1860年9月18日,战斗正式打响。英法联军出动约8000人,而清军投入约2.5万至3万人。清军骑兵在最初阶段勇猛冲锋,面对英法联军的火炮,他们毫不退缩,勇猛作战。虽然装备上的差距让清军处于极大的劣势,但他们凭借着弓箭与长矛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清军骑兵一度冲破英法联军的防线,令敌人措手不及,激战了约一小时,造成敌军多人死伤。

然而,随后的战斗发生了转折,南路法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袭来,清军的胜保部队伤亡惨重。僧格林沁在战斗中才意识到,英法联军的主力其实是南路的法军,而自己错将重点部署在了西路敌军身上。为弥补失误,他紧急指挥骑兵从西部迂回,但最终由于胜保部队溃败,僧格林沁的战术意图未能实现。最终,清军没能挡住敌人的进攻,战斗以失败告终。

说到这场战役,不能不提清朝的统帅——僧格林沁。被誉为“巴图鲁”的他,以勇猛和不拘一格的作风著称。早在新河与塘沽两战中,他就展现出过人的战略眼光。然而,这些成功的战役也揭示了他的局限性。

僧格林沁一直认为,英法联军主要依赖海军和火炮,陆战能力较弱,因此他并未过于重视敌人的陆战部署。他自信满满地宣称:“上次的失败是我手下留情,没有追击敌人,因为皇帝宽容,但如果敌人再不知悔改,我便不会手下留情。”这样的豪言壮语,原本令人振奋,但最终却只是空洞的口号。

最终,英法联军的主力南路法军击溃了清军,并迅速占领了八里桥。僧格林沁的失误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场战斗不仅让清朝在军事上遭遇惨败,还进一步揭示了当时清朝的严重落后。法军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曾赞扬了清军的英勇,称他们在最后的战斗阶段表现得“尤为出色”。然而,法国的历史学家保尔·瓦兰在《征华记》一书中,也提到:“中国人以勇气著称,但在与火力强大的敌人交锋时,单凭勇气未必足够。”

尽管这场战斗中,清军表现出不畏死的英勇,然而这样的战斗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悲壮的无奈。面对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术策略,清军无法与敌人抗衡,最终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英法联军的胜利虽然轻松,但并没有带来真正的荣耀。法军将领孟托班因此被法国皇帝封为参议员,但随后的年金奖励却因其在战斗中的微不足道表现遭到议会的强烈反对。对他们来说,这场战斗甚至被认为是一场“笑话”。

这场战斗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羞辱,也象征着封建王朝开始与现代世界的直接冲突。尽管清军展现了英勇与不屈,但这场胜利对英法联军来说几乎没有意义,而对中国来说,却是一次痛苦的历史教训。这一切,正如美国总统里根所说的:“对独裁者来说,飞机和炸弹才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清军为何会有八里桥之败?因咸丰帝的面子和僧格林沁的认知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