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小暑将至,牢记“3不吃,4不做”,调节平衡,为三伏天打好基础

小暑一到,夏天就真正进入了 “蒸笼模式”,尤其是南方和沿海一带,空气中的潮气混着热气,让人感觉像裹在湿棉被里,浑身不得劲。这时候,养生就得格外上心,建议大伙记牢 “3不吃,4不做”。这些都是老辈传下来的经验,照着做,能少遭不少罪。

小暑 “3 不吃”,嘴馋要忍住

1、别碰剩饭剩菜,小心吃坏肚子

小暑天最明显的特点就是 “热” 加 “潮”。这样的天气里,饭菜放不了多久就容易坏 —— 哪怕刚做好的菜,放桌上两小时,就可能有细菌悄悄滋生。

夏天的虫子也多,菜稍微有点味,就容易招来苍蝇、蟑螂,它们爬过的食物,藏着看不见的病菌。要是舍不得扔,热一热再吃,看似没问题,其实可能已经有了有害物质。吃下去轻则拉肚子、肚子疼,严重了还可能食物中毒,上吐下泻折腾好几天。

2、冰冷食物别贪嘴,肠胃扛不住

天越热,人越想吃点冰的 —— 冰可乐、冰西瓜、冰淇淋,咬一口透心凉,看着就舒服。但小暑时节,咱的肠胃其实很 “娇弱”。

高温天里,身体的气血都往体表跑,肠胃里的气血相对少,消化功能本来就弱。这时候猛灌冰饮、猛吃冰糕,冰冷的东西会像块冰坨子堵在胃里,让胃肠突然收缩,蠕动变慢。时间长了,容易犯胃痛、胀肚子,甚至拉肚子。

3、辛辣食物别多吃,越吃越上火

小暑天本身就热得人心里发燥,脸上冒油、嘴里长溃疡的人不少。这时候再吃太多辛辣的,简直是 “火上浇油”。辣椒、花椒、大蒜这些东西,性子都偏热,吃下去会让体内的热气更盛,湿热搅在一起,人会更烦躁,甚至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尤其是平时就容易上火的人,吃一顿麻辣火锅,第二天可能就喉咙肿痛,连说话都费劲。

小暑 “4 不做”,伤身的事别碰

1、别在大太阳下暴晒,皮肤和身体都吃亏

小暑的太阳像个大火球,尤其是中午 10 点到下午 4 点,紫外线特别 “毒”。这时候在太阳底下待久了,皮肤会被晒得发红、脱皮,甚至火辣辣地疼。时间长了,还可能长斑、老化,对皮肤的伤害是藏在骨子里的。

除了伤皮肤,暴晒还会让身体温度骤升,头晕、心慌、出虚汗,这都是中暑的前兆。特别是老人和小孩,体温调节能力弱,暴晒后更容易出问题。

要是非得出门,尽量选早上 9 点前或傍晚 5 点后。出门时穿长袖薄外套,戴宽檐帽,裸露的皮肤涂好防晒霜。实在避不开大太阳,就找树荫、屋檐躲一躲,别硬扛着晒。

2、别做剧烈运动,出汗太多易虚脱

夏天想锻炼是好事,但小暑天可不能像春秋那样猛练。高温下,身体本来就容易出汗,要是还跑长跑、打全场篮球,或者做高强度健身,会出太多汗。汗出多了,体内的水分和盐分跟着流失,人会觉得口干、腿软,严重了会脱水、中暑,甚至晕倒。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在高温下扩张,剧烈运动还可能让心脏负担太重,实在不划算。

3、别久坐木头椅子,湿气容易钻进身

夏天雨水多,木头椅子特别容易吸潮气。不管是院子里的木凳,还是公园的木椅,看着是干的,其实缝隙里可能藏着水分。

这时候坐上去,屁股底下潮乎乎的,不光不舒服,还会让湿气顺着皮肤往身体里钻。时间长了,人会觉得浑身发沉、没精神,女生还可能觉得腰腹发凉。

4、别用冷水洗澡,皮肤和血管都怕激

天热得浑身冒汗时,最想冲个冷水澡,从头到脚浇一遍,瞬间觉得爽。但小暑天这么做,其实很伤身体。

高温下,咱们的皮肤毛孔都是张开的,为了散热,汗毛也竖着。这时候突然用冷水冲,毛孔会像被针扎一样猛地收缩,汗排不出来,热气憋在身体里,容易感冒、头疼。

而且,冷水刺激皮肤时,血管会突然变细,血压一下子波动,对心脏也不好。尤其是刚运动完,浑身发热时,用冷水洗澡风险更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小暑将至,牢记“3不吃,4不做”,调节平衡,为三伏天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