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后,吕雉的儿子登基,吕后开始了对昔日敌人的猛烈报复,甚至将戚夫人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制造出人彘的惨剧,并对那些可能对她构成威胁的人展开大规模的屠杀。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她却选择放过了曹氏一族和刘肥。关于这背后的原因,实在是耐人寻味。
首先,曹氏与刘邦之间的情谊非同一般。曹夫人很早便与刘邦相识,最初她与他有过与一名男子的订婚,但未及成婚,便收到了未婚夫去世的噩耗,转眼之间便成为了寡妇。曹氏在沛县开了一家小酒铺,与刘邦这位热爱饮酒的朋友多次相聚,渐渐生出了情愫,最终育有儿子刘肥。那时的刘邦虽然并未成名,但他豪情万丈,志向远大,虽身世贫寒却言辞壮志。村中的人对他多有微词,认为他只会胡混不务正业,但曹夫人却看到了他的激情与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之间的感情显得尤为真挚而纯粹,没有势利与功利的考量,彼此依靠,相互扶持,情感深厚。虽然没有经过正式的聘礼和婚嫁程序,曹夫人却是刘邦心底最初的女人。在他人生最艰难的日子里,她始终心甘情愿地为他生儿育女,陪伴左右,刘邦怎能不铭记于心、感激不已呢?这段经历,正是患难之交的真实写照。
其次,曹夫人与吕雉之间也曾有过生死与共的经历。吕雉、刘邦和曹夫人皆来自沛县,公元前205年四月,楚军于睢水之战中重创汉军,导致吕雉、刘邦的家人,包括曹夫人在内,被楚军俘获,成为了要挟刘邦的筹码。当时吕雉和她的家属走投无路,曹氏识时务地暗中给予了帮助,虽然她口中说着不愿意救援,但实际上却是心地善良的她在用言辞保护吕雉。在那危急时刻,她不仅将吕雉藏在自家后院,自己则勇敢地出面应对查问的官兵。当这一切被察觉,曹夫人坚决不透露吕雉的下落,宁死不屈,遭受酷刑也毫不退缩。最终,在生死关头,吕雉则是从隐秘的房间中走出,被楚军带走。直到公元前203年九月,楚汉谈和,吕雉等人才得以返回汉朝。在这段艰难的时光中,曹夫人与吕雉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吕雉既性格刚毅,曹夫人也是个不简单的角色,她们在刘邦最困苦的时期同舟共济,照顾着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共同应对着生死抉择,这种经历让她们更加团结。
人性本是情感动物,经历了生死与共的考验后,吕雉对曹夫人心存一丝宽容与怜惜。同时,当刘邦邀请曹夫人入京时,曹夫人果断拒绝,显得异常机智,毕竟世事如棋,风云莫测,若是贸然入宫,后果未必可预见。通过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与经历,不难理解吕雉为何在复仇的浪潮中选择了放过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