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肥,许多人选择节食,因为大众普遍认为这是一种见效较快的手段。然而,节食减肥常常会对身体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清代医家陈士铎在《石室秘录·肥治法》中有言:“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营运,故痰生之。”意思是肥胖者多为痰湿体质,其根源在于脾气虚弱。
根据中医理论,脾脏主司运化功能,能将水饮转化为津液,并输布至全身。若脾气衰弱,水湿运化无力,便会积聚成痰。
湿气具有粘滞特性,痰湿相互胶着,导致脾虚湿盛的肥胖者常有肢体困倦、四肢沉重、大便粘腻等症状。这也恰恰印证了俗语“十个胖子九个虚”——即脾虚所致。
因而,比起节食这类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不如试试补法减肥,通过补气健脾,让你快乐享“瘦”。
“补瘦”重在健脾
在饮食方面,三餐按时按量、定时排便、避免暴饮暴食、限制烟酒。
脾喜燥恶湿,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少吃生冷的食物,少喝冷饮。同时减少高热量、高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肥甘厚腻的食物,少吃煎炸、烧烤等。可以多吃具有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物,如粳米、茯苓、薏米、山药、扁豆、芡实等。
推荐食疗:黄芪薏米赤豆粥
原料组成:黄芪、薏苡仁、赤小豆各30克。
制法做法:
1. 黄芪洗净切片,大米、薏米淘洗干净。
2. 锅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薏苡仁、黄芪、赤小豆,以大火煮至米开花。
3. 再转小火煮至呈浓稠状即成。
运动也能“补瘦”
中医提倡天人合一,坚持在阳光下运动,可以补阳而利于祛湿减肥。运动方式宜选择强度低、持续性强的项目,如太极、八段锦、跳绳、慢跑、球类、游泳、广场舞,运动强度循序渐进。
八段锦的前五式动作都对脾胃方面有一定的调理效果,特别是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一手上举,一手下按,让两侧内脏和器官受到牵引,有助于肠胃蠕动和消化功能。另外,左右两手交替上托,可以牵动腹腔,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对两肋的肝经、胆经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点推穴位“补瘦”
健脾穴位可以选择脾经上的三阴交、丰隆穴、阴陵泉,常常按揉它们或用艾条温灸,不但有益于健脾化湿,还可以促进下肢气血回流。
“饿瘦”不如“补瘦”,但绝不是意味着能敞开肚皮大吃大喝了。补法减肥应当以补气健脾、化痰祛湿为基础,合理饮食并加以运动等多方面调摄,使健康减肥事半功倍。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 李昕梅 吴若菲 李卓骏 刘子毓 孙贵香】
【湖南医药学院校长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何清湖】
【编辑:sa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