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匈奴单于身世解密:西方的父系,东方的母系和长相

关于匈奴的来源,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有人通过文献分析,揭示了匈奴的历史渊源;也有人从匈奴人的外貌特征入手,尝试描绘他们的种族特征;此外,体质人类学和基因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线索。这些研究逐渐帮助我们靠近匈奴的真实面貌。

1

1932年,科瑞曼·哈里斯这位土耳其女性赢得了环球小姐的称号,成为土耳其民族的骄傲。她的美丽与智慧让她在土耳其家喻户晓,成为了全国的明星。两年后,土耳其政府开始进行姓氏改革,总统凯末尔亲自赐予她“Ece”这一姓氏。在土耳其语中,“Ece”是“皇后”的意思,这一名称赋予了她一种崇高的象征意义。

在蒙古-突厥的传统神话中,大地女神Umai也被尊称为“Ece”。在古突厥语中,ece意味着“母亲”。而在同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中,eje(在汉语中常译作“额吉”)的意思同样是“母亲”。

最初,“Ece”这个词的含义并非专指皇后,而是泛指妻子、妾、母亲等角色。类似地,英语中“queen”最早指的也只是女性,而并非女性统治者。你也许已经猜到,“Ece”一词最早的含义就是“阏氏”。虽然历史上有人认为“阏氏”专指单于的皇后,但实际上,它更广泛地指代单于的妻妾或母亲。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和《辞源》等工具书中,“阏氏”的读音常被标注为“焉支”,这种发音源自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解释。习凿齿曾以燕王书的内容为例,推测匈奴的“阏氏”一词源自“烟肢”。不过,习凿齿生活的年代与匈奴的历史已有较长的距离,所以他的解读可能存在一定偏差。

事实上,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对于“阏氏”一词的解读更加精准,指出其古音应为“於连”和“於曷”两个音节。后者的“於曷”才是“阏”的正确读音,因此,“阏氏”的原始读音应为“遏迄”。通过对“阏氏”一词的音韵与语义的追溯,我们可以对匈奴的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2

那么,匈奴的种族来源究竟如何呢?

最早提及匈奴的文献包括《逸周书·王会篇》、 《山海经·海内南经》和《战国策·燕策三》。然而,最早详细论述匈奴来源的史籍当属司马迁的《史记》。在《匈奴列传》的开篇,司马迁指出:“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随后,他便开始讲述匈奴的历史前景。

司马迁认为,从淳维到头曼之间经历了长达千年的历史,匈奴的族群分化、消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部落与联盟。他最终总结道:“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意思是说,匈奴的强盛是在冒顿单于之后实现的,而在此之前,匈奴的具体历史和族群已经难以追溯。

为此,司马迁把从淳维到头曼之间的北方部落视为匈奴的前身。这些部落包括陇西戎、泾、漆之北戎、晋北林胡、楼烦等。尽管司马迁的结论是匈奴前期经历了这些部落的演变,但从现代的视角来看,这些族群似乎并不是匈奴的真正根源。

匈奴的来源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知道,在匈奴建立政权之前,草原上生活着许多不同规模的部落和部族联盟。东南部是东胡部落联盟,北部是丁零部落联盟,西部则是坚昆部落联盟,而匈奴则位于草原的中心,南界与中原王朝接壤。尽管匈奴的具体来源尚不清楚,但无论是从哪个方向来看,匈奴的形成必定与周围的部族密切相关。

3

王国维通过《晋书》的记载分析了匈奴人的外貌特征,指出匈奴人具有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和浓密的胡须,这使得他们与西胡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有学者推测匈奴可能属于突厥族。

黄文弼则根据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分析了匈奴人的面容特征,认为这些雕像中匈奴人的眼睛较小,眼睑呈三角形,鼻子较平,面部呈现出典型的蒙古人特征,进而推断匈奴为蒙古人种。

然而,俄罗斯学者波罗西玛克教授通过对蒙古诺彦乌拉31号匈奴墓的研究发现,出土的毯子上绘制的匈奴人形象则显现出欧罗巴种族的特征。有些匈奴人物的眼睛被描绘得特别大,还有的留有帕提亚式的短卷发和八字胡,穿着传统的伊朗服饰。

这些外貌上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匈奴人种的线索,但仍难以得出确切结论。近一个世纪以来,南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区陆续发掘了多个与匈奴有关的墓葬,这些出土的骨骼标本为匈奴的种族问题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通过研究这些人骨,杜门教授发现,匈奴帝国时期的颅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北部亚洲类型。而其他的学者也通过类似的研究得出结论:匈奴大多属于蒙古人种。

此外,近年来的基因学研究揭示,匈奴人的基因库存在多样性,部分匈奴人遗骨还显示出欧罗巴种族的成分。

4

通过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我们得知匈奴人大部分属于蒙古人种,这为我们了解匈奴的种族特征提供了一定的依据。然而,这种分析未能解答匈奴的具体来源。

例如,墓葬2007HHM21的墓主虽然被鉴定为蒙古人种,但其线粒体单倍群却属于古欧洲世系,这一现象引发了学界的讨论。是否存在更多类似的个别案例,还是这种混合特征在匈奴人中较为普遍,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验证。

2018年,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了匈奴人的基因数据。研究中提到,一位匈奴单于的墓葬样本显示,他的父系祖先可能来自阿尔泰及其以西的地区。

此外,这位匈奴单于的母系基因则与现代的日韩民族高度相似,这一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匈奴人基因构成的新的视角。

5

虽然了解匈奴单于的基因情况非常重要,但我们也希望能够获得更多关于匈奴人整体基因的分析。

根据2003年至2021年间的研究,共有7篇论文分析了匈奴人的父系Y染色体类型,涉及27个墓地,共82名男性匈奴个体。研究结果显示,匈奴人的父系来源非常复杂,R和Q两个类型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公元前的样本中,R型占比高达63.6%,这意味着早期匈奴的父系血统可能来自西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大墓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汉代历史人物李广利相关的线索,这些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丰富的历史背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匈奴单于身世解密:西方的父系,东方的母系和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