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时令节气与健康】今日小暑,中医专家教你夏季调理身体秘诀

诗韵节气

节气百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大暑,民间有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的说法。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时

小暑三候

一候温风至,

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节气养生

本期科普专家:张迁乔

张迁乔,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深耕中医康复专业近30年。

擅于利用针灸、中药方法解决颈肩腰腿等部位的骨科疑难疾病。现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针刀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软伤科专业常务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抚顺市中医学会康复学会主任委员。

出诊时间:周一、周五8:00-10:00

出诊地点:抚顺市中医院南站院区门诊一楼 康复科门诊

1.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适当午休。小暑时节昼长夜短,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可适当晚睡早起,但要保证每天 7—8 小时睡眠。中午安排30分钟左右午休,缓解疲劳。

防暑降温,注意通风。小暑气温高,使用空调、风扇时温度不宜低于26℃,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每天开窗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避免暴晒,注意保暖。外出戴遮阳帽、太阳镜,穿防晒衣,避免长时间暴晒。避免贪凉,注意腹部、脚部保暖,防止空调直吹。

2. 情志养生

静心安神,调节情绪。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容易出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等情绪。此时要注重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绘画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也可以到公园、河边等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夏季是万物生长的旺季,要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从大自然的生机中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分享生活中的喜悦,避免陷入负面情绪。

3. 运动养生

小暑时节运动宜选清晨或傍晚,避开高温时段。推荐散步、瑜伽、太极拳、游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运动强度适中,以微微出汗、不疲劳为度。运动后及时补水,可饮淡盐水或绿豆汤,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立即洗澡或吹空调。

4. 饮食养生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黄瓜、冬瓜、苦瓜、绿豆等。西瓜能清热解暑但不宜过量,绿豆可煮汤饮用。

适当食用苦味和酸味食物有益健康。苦瓜、苦菊可清心泻火,山楂、柠檬能开胃生津。建议将苦瓜凉拌或清炒,山楂泡水饮用。

夏季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控制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的摄入,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小暑养生食谱

苦瓜炒鸡蛋

材料:苦瓜 2 根、鸡蛋 3 个、盐、食用油适量。

做法:苦瓜洗净,对半切开,挖去瓜瓤,切成薄片,放入盐水中浸泡 10 分钟,捞出沥干水分;鸡蛋打入碗中,加少许盐搅匀。锅中倒油烧热,倒入蛋液,炒至凝固盛出。锅中再次倒油,放入苦瓜片翻炒至变软,加入炒好的鸡蛋,加盐调味,翻炒均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暑、养血益气。

绿豆薏米粥

材料:绿豆 50 克、薏米 50 克、冰糖适量。

做法:绿豆、薏米分别洗净,浸泡 2 小时。将绿豆、薏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绿豆开花、薏米软烂,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冬瓜排骨汤

材料:冬瓜 500 克、排骨 500 克、姜片、盐、料酒适量。

做法:排骨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姜片、料酒,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转小火煮 1 小时;冬瓜去皮、去瓤,切块,放入锅中,继续煮 20 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利水消痰、清热解毒。

5. 中医特色疗法

1.艾灸

推荐穴位: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艾灸大椎穴能解表散热、疏风散寒,增强免疫力,预防夏季感冒。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艾灸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调节胃肠功能。

2.穴位按摩

推荐穴位: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用拇指指腹按揉内关穴,每次 1—2 分钟,可缓解心悸、胸闷、失眠等症状。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心前部凹陷处。用拇指指腹按揉涌泉穴,每次 3—5 分钟,可滋阴降火、补肾益精,缓解疲劳。

节气养生——专家答疑

问:小暑时节阴雨天气,为什么腰痛病容易发作或加重?

从中医理论来看:

1. 寒湿痹阻:阴雨天寒湿邪气较重,易侵袭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或加重腰痛,表现为冷痛、沉重感,活动受限。

2. 肾虚为本: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若肾气不足,腰府失养,再遇寒湿外邪,则更易诱发疼痛。

从西医角度解释:

1. 血液循环不良:低温潮湿环境会使腰部血管收缩,局部血供减少,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引发疼痛。

2. 炎症反应加重:湿冷环境可能使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慢性病变部位的炎症因子积聚,导致疼痛加剧。

3. 肌肉紧张痉挛:寒冷刺激可导致腰部肌肉保护性收缩,长期紧张可能诱发劳损或痉挛痛。

4. 气压变化影响:阴雨天气气压降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轻微膨胀,可能刺激神经末梢,使原有疼痛敏感化。

建议此类患者需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受潮,适度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结合理疗或药物缓解症状。

问:小暑养生如何预防“空调肩”“老寒腿”?

一、预防"空调肩"

1. 合理使用空调:建议温度控制在25-27℃,避免冷风直吹肩部,必要时可用薄毯覆盖。

2. 保持适度活动: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做肩颈环绕、扩胸等动作,促进血液循环。

3. 加强肩部保护:可佩戴护肩或穿着有领衣物,避免肩部受凉。

4. 日常锻炼:推荐游泳、瑜伽等运动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5. 症状处理:出现不适时可热敷15-20分钟,配合轻柔按摩缓解症状。

二、预防"老寒腿"

1. 注意保暖:避免空调直吹,建议穿长裤或盖薄毯,尤其注意膝关节保暖。

2. 科学运动:推荐游泳、慢走、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久坐久站。

3. 营养补充: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可适当食用牛奶、豆制品等。

4. 中医调理:可用艾叶、生姜等温经散寒药材泡脚,水温40℃左右为宜。

5. 症状管理:出现酸痛时可局部热敷,配合轻柔按摩改善循环。

特别提醒: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日常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规律作息,增强体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时令节气与健康】今日小暑,中医专家教你夏季调理身体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