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您的炎夏养生攻略请查收

XIAO SHU

SUMMER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7月7日

我们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

小暑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此时正值初伏前后

骄阳似火,风卷热浪

空气渐渐变得闷热潮湿

“烧烤+桑拿”模式即将开启

我们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阶段

天气虽热

却也不影响我们通过各种方式

追觅一方清凉

荷风送香,竹露滴响

雨过云收,水冷瓜甜

纱厨藤簟,罗扇轻缣

神清气爽,心静生凉

……

夏日长长,我们悠悠慢慢,不燥不烦。

什么是“暑”?古人有很多种解释。比如“暑,热也”。这几乎相当于没有解释。再比如“暑,热如煮物也”。这个解释很形象,所谓“暑”,就是在锅里被煮的感觉,相当于一种烹饪方式。

小暑时节似乎是各种烹饪方式的集成。天气变化,就是由“烤”到“蒸”的转变。

·

小暑初候 温风至

小暑节气到来,夏天只剩最后一个月了。

《说文解字》曰:“暑,热也。”哪怕“小”,但只要跟“暑”沾边,就意味着躲不开的炎热。民间的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炙热潮闷的空气,布满天地之间,让人无处可逃,吹在身上,闷在心里,如同火燎。

这就是“温风至”,小暑初候的特征。

酷暑里最惬意之事,似乎就是寻得一处阴凉。古往今来的文人描绘小暑时节的诗词,多有雨后、荷间、夜风中、明月下偶得清凉的快意。

“心静自然凉”,这是古人在艰苦环境下应对酷暑最朴素的办法,是生活的智慧,也有着通今达古的哲学含义。

夏日里的阴凉,不在密林深处,而在心灵深处。

小暑二候 蟋蟀居壁

蟋蟀,这个宇宙间的小小生命看似微不足道,却有着极为灵敏的知觉。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诗中所谓八月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时节,此时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鸣叫着,歌唱着,躲避着热浪的小小蟋蟀和我们人类一样,看到了四季里最美的浓荫,最美的晚霞。此时的天空,就是一幅幅绝妙的抽象绘画,永不倦怠地挥洒光与影,组合出一幕幕迷人的景象,诉说着谜一样的语言,吸引着人们去驻足,去仰望,去感受。

小暑三候 鹰始鸷

在小暑时节里,有一个特别的节点,就是入伏。

从小暑至立秋的这段时间,被称为“伏夏”。“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

热到了什么程度?

“鹰始鸷”。

“鹰始鸷”又作“鹰始击”。《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曰:“击,搏击也。” 雄鹰开始远离地面,翱翔在清凉的高空中,以躲避蒸烤大地的滚滚热浪。故而在季夏的傍晚,很容易见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

席卷天地的高热,频繁出现的大雨,造就这个时节鲜果特殊的味道。芒果、龙眼、水蜜桃,带着只有暑气才能熏出来的香甜和饱满的汁液,给人们以酷暑难耐里的享受与犒劳。

小暑养生

避暑避湿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雷雨频繁。要避开太阳直射,避免高温活动,可以适当开空调,26~27℃为宜;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数,参加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暑湿暑热。

注意休息

夏季心火旺,加上天热出汗多,使心脏负担加重,一定要给心脏休息的时间,也要提醒自己平心静气。适当午睡是对精力和体力的补充,此外,建议不要太早晨练,最好23点前入睡。

运动宜缓

小暑天气炎热,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或练习一些中医传统保健功法,如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

清淡饮食

忌贪凉

小暑时节高温多雨,空气潮湿,细菌滋生,消化道疾病频发,要注意饮食卫生,凉菜一定要新鲜洁净,不要吃过久、过夜的剩饭剩菜。脾胃喜温,过多的寒凉会伤到脾胃,切记少吃冷饮。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七八分饱为宜。

记得“吃三样”“喝三样”

专家介绍,小暑有“三宝”,黄鳝、莲藕、绿豆芽,吃这“三宝”能起到解暑降温、清热解毒的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大病初愈、腹胀等人群不宜过早食用莲藕,感冒未痊愈、阴虚内热的人群不宜食用黄鳝。

专家推荐3种清暑佳品:荷叶粥、绿豆汤、西瓜翠衣露。西瓜翠衣就是平时吃西瓜时不吃的绿色外皮,将它晒干后用开水煮一下即可饮用,具有清暑解热,止烦渴、水肿、口舌生疮、中暑等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贫血、低血糖者及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可食用荷叶,脾胃虚弱的人群要少吃绿豆。

来源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编辑丨温旌言校对丨于潇枫

审核丨叶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小暑|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您的炎夏养生攻略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