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的是小暑之后不久将会迎来伏天,也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此时养生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暑节气做好“三防”
1.防寒湿内侵
频繁进出空调房会导致毛孔开合失常,寒湿邪气容易乘虚而入。建议空调温度应设置高于26℃,避免直吹;夜间睡眠时腹部盖薄毯,切忌赤裸肩膀。不建议多吃或频繁吃生冷冰镇食物,小暑饮食更推荐“温凉”而非“生冷”,以保护脾胃功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暑湿。
2.防暴晒中暑
小暑的太阳堪比“火焰山”,紫外线强,长时间暴晒不仅会晒伤,还可能引发中暑。出门带上遮阳伞、防晒霜等防晒物品,随身携带大容量水壶及时补充水分,午后尽量少出门。
3.防“情绪中暑”
研究显示,气温高于35℃时,人体应激激素水平会上升,易引发"情绪中暑"。小暑时节,适当午睡半小时,有助于养心安神,缓解疲劳。平时可多按压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
节
气
小暑节气牢记“三宜”
1. 宜养心护阳
小暑时节,气温高,人容易烦躁,情绪波动大,从而影响心脏健康。饮食上多吃苦瓜、莲子、百合等食物清热安神。 午间小憩半小时,顺应自然,可稍微早起晚睡(但不超晚上11点),保证充足睡眠。选早晚凉爽时进行散步或游泳,避免大汗淋漓、耗气伤津。
2. 宜祛湿解暑
湿热的夏天热盛耗气伤津,推荐以下饮食。
√ 绿豆汤:绿豆性凉,能清热消暑、利尿解毒,搭配少量冰糖煮制,是经典的解暑饮品(脾胃虚寒者可加少量陈皮调和)。
√ 冬瓜排骨汤:冬瓜清热利水,排骨补充营养,两者同炖,清淡不油腻,可清热祛湿、滋阴润燥。
√ 银耳百合莲子羹:银耳滋阴润肺,百合、莲子清心安神,三者炖煮后加少许蜂蜜,能缓解暑热导致的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3.宜适量运动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湿度较高,运动需遵循“避高温、防过量、强补水”的原则,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
√ 散步:选择清晨(日出后)或傍晚(日落后)气温较低时进行散步30-40分钟,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
√ 游泳:是小暑非常适合的运动(注意选择室内泳池或避开正午阳光,做好防晒)。
√ 瑜伽或太极:能调节呼吸、放松身心,帮助缓解暑热带来的烦躁感,还能改善身体的柔韧性。
√ 八段锦:配合呼吸调节,可增强脾胃功能,适合各年龄段人群。
节
气
来源:人民网健康、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