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生活服务丨小暑照着这样养生饮食,轻松应对“桑拿天”!

今日迎来小暑,

标志着盛夏正式登场!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此时天气炎热潮湿,

暑湿邪气容易乘虚而入,

损伤人体阳气,诱发中暑、

心脑血管疾病及肠胃不适。

小编提醒您:

小暑养生重在 “避暑湿、护阳气”

掌握以下要点,助您健康入伏!

三候鹰始鸷

二候蟋蟀居宇

一候温风至

小暑养生“四避”原则

01

避暑热

  • 避免高温时段(上午10点-下午4点)长时间户外活动。

  • 外出做好防晒(遮阳伞、帽、太阳镜、防晒霜),选择透气衣物。

  • 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温开水、淡茶水为佳),切勿等到口渴再喝。

  • 警惕中暑信号:头晕、乏力、恶心、大汗或无汗、体温升高等。

02

避寒凉

  •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26-28℃),避免冷风直吹头、颈、腰腹、膝盖。

  • 避免大量、快速进食冷饮、冰镇瓜果,易伤脾胃阳气。

  • 睡眠时盖好腹部,不睡地板,避免在风扇、空调出风口下入睡。

  • 女士在空调房尽量避免穿露脐、露腰装。

03

避湿邪

  • 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勤晒被褥衣物(小暑有“晒伏”习俗)。

  • 淋雨或涉水后及时擦干身体,更换干爽衣物。

  • 避免在泳池或浴缸长时间浸泡。

04

避冷风

  • 避免出汗后立即吹强风(电扇、空调强风档);

  • 夜间睡眠注意关闭门窗或避免穿堂风直吹。否则,可致伤风、腹泻、骨关节疼痛,甚至面瘫;

  • “夏夜避风如避箭”,保护好肩颈、腰背等易受风部位。

小暑饮食“巧”安排

小暑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健脾祛湿、清热生津为主。忌过食生冷、油腻、辛辣,脾胃虚弱者尤其注意。

01

宜吃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人们有吃饺子、面条的食俗。此时新麦成熟。一碗热汤面(如葱油面、番茄鸡蛋面),能发汗解表,驱散体内郁热。

传统医学认为,小麦味甘,性凉,有养心安神,益气除热,除烦止渴,和五脏,调经络,利小便之功效。

02

食果蔬

黄瓜、茄子:黄瓜清热利水、解毒生津;茄子清热活血、消肿宽肠。凉拌清爽开胃。

莲藕:“小暑吃藕精神旺”!生藕清热生津、凉血;熟藕健脾开胃、养血安神。凉拌、煲汤、做藕粉皆宜。

绿豆芽:“吃了绿豆芽,再热都不怕!” 清暑热、通经脉、利尿消肿。

03

饮汤粥

食疗推荐:藿香水、绿豆粥、荷叶粥;冬瓜汤、丝瓜汤、老鸭汤等。配方如下:

1、藿香化浊饮

材料:藿香5克,苏叶5克,陈皮3克,山楂5克。

制法:上述材料放茶缸内,沸水冲泡10分钟,加糖调味,放温饮用。

功效:消暑化浊,醒脾开胃。适合暑热天气,脘腹胀满,舌苔厚腻,食欲欠佳之人饮用。

2、芦根绿豆粥

材料:芦根50克,绿豆100克,白米150克。

制法:芦根、绿豆洗净,白米淘洗干净,绿豆浸泡1小时,加水适量先煮芦根30分钟取汁,然后把绿豆、白米加入芦根汁中慢火煮至粥成,加糖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生津。适合暑热内盛,汗多口干之人食用。

3、冬瓜莲蓬脊骨汤

材料:冬瓜750克,莲蓬2朵,薏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5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消暑利湿。适合暑湿困阻,大便稀溏,舌苔厚腻之人食用。

起居运动“稳”为主

01

保证睡眠

顺应夏季“晚睡早起”规律,适量比秋冬季晚睡一点但坚持早起。

天气炎热,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所以建议午睡30分钟左右,补充精力,虽时间短暂,但有助于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02

适度运动

运动应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进行。

降低强度,以慢节奏有氧运动为主: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瑜伽、游泳(谨防溺水)都是好选择。

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适量淡盐水。

03

情志调养

小暑时节,酷热难耐,人容易心烦气躁,这不仅影响情绪,更会扰动心神,耗伤体内津液,感觉“火上浇油”。

遇事尽量冷静处理,避免过度激动或烦躁易怒。学会接纳炎热,告诉自己这是季节常态,减少无谓的“心火”。

小暑保健小妙招

在我们的身体上有三个“泉眼”,经常按揉,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01

按摩穴位护心养阳

出汗过多揉涌泉

涌泉穴位于脚掌前部1/3处(不算脚趾)、脚缘两侧连线处。将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较强的力气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较好。

心烦不解揉极泉

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心烦不解揉极泉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点按此穴能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预防夏季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02

养生“呵”字功

操作方法:全身放松,双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手臂自然下垂,手掌靠于腿外侧。身体虚弱者,也可采用坐位。

腹式呼吸:用鼻自然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收腹、提肛,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足趾轻微点地,轻轻发出“呵”声。

养生功效:可补中益气、生津止汗、养心宁神,适合出汗过多、失眠健忘、烦躁者。

温馨提示

  • 护阳是根本:充足睡眠、饮食有节、避免贪凉、适度运动、心态平和,都是固护阳气的关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生活服务丨小暑照着这样养生饮食,轻松应对“桑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