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手术是当下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许多患者通过手术收获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重归健康生活。然而,术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不适症状,这不禁让很多人忧心忡忡:“这些症状是不是永远都好不了了?”其实,这些症状大多与手术中神经损伤有关,了解背后的原因和恢复规律,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
术后为何会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这些症状主要和喉返神经损伤有关。喉返神经堪称控制声带活动的“指挥官”,它就像一根纤细的“电线”,紧密连接着大脑和声带,肩负着调节声带开合的重任。说话时,声带闭合振动发出声音;吞咽时,声带关闭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与甲状腺组织距离极近。特别是当肿瘤与神经粘连、侵犯,或者手术操作中不慎触碰时,就可能对神经造成影响。据文献报道,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在0.3% - 15.4%之间,虽然概率不算高,但确实难以完全避免。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会导致同侧声带“罢工”(即声带麻痹),具体表现为声音嘶哑(声带闭合不严,说话漏气、费力)、饮水呛咳(声带无法完全关闭,水或食物容易进入气管)。
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则更为严重,两侧声带都无法正常活动。除了声音嘶哑外,还可能因声门(声带之间的通道)狭窄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西安甲康医院张新亮
出现这些症状能恢复吗?
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神经损伤的程度:
轻度损伤(如神经牵拉、水肿)
多数人在术后3 - 6个月内会逐渐恢复。因为此时神经并未断裂,只是暂时“失灵”。随着水肿消退、神经功能慢慢修复,声带活动会逐渐恢复正常,声音嘶哑、呛咳等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或消失。
中度损伤(如神经部分断裂)
恢复时间可能更长,部分人需要6 - 12个月,甚至更久。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但未必能完全恢复到术前状态。
严重损伤(如神经完全断裂)
如果超过6个月仍未恢复,后续恢复的可能性较小,可能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改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双侧喉返神经损伤的恢复难度比单侧大。尤其是当伴随呼吸困难时,需优先处理气道问题,再考虑声音和吞咽功能的恢复。
如何改善这些不适症状?
早期观察与药物辅助
术后初期出现的声音嘶哑、呛咳,可能是神经水肿引起的。此时医生可能会给出以下建议:
- 减少用声:避免大声说话、长时间讲话,让声带充分休息,减轻神经负担。
- 药物治疗:短期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B12),或消除水肿的药物,帮助神经修复。
- 饮食调整:饮水呛咳时,可将水换成糊状食物(如米糊、藕粉),避免稀薄液体进入气管引发呛咳或肺部感染;进食时低头、缓慢吞咽,也能减少呛咳。
康复训练
如果症状超过1 - 2个月仍未缓解,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声带功能训练,通过针对性练习改善声带活动能力:
- 发声练习:如缓慢发“啊”“咿”等音,逐渐延长发声时间,锻炼声带闭合能力。
- 吞咽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吞咽动作,配合低头、转头等姿势,帮助协调声带与吞咽的配合,减少呛咳。
西安甲康医院李三
手术干预(针对严重或长期不恢复的情况)
如果神经损伤严重、症状影响生活(如长期声音嘶哑、频繁呛咳、呼吸困难),医生可能会建议进一步治疗:
- 单侧声带麻痹:可通过手术调整声带位置(如声带注射填充术、声带移位术),让声带闭合更紧密,改善声音质量和呛咳问题。
- 双侧声带麻痹:若出现呼吸困难,需先做气管切开术保证呼吸通畅;后期再根据情况通过手术扩大声门(如声带部分切除术),平衡呼吸与发声功能(但可能会略微影响声音清晰度)。
科学应对,不必过度焦虑
甲状腺术后的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虽然常见,但多数人通过休息、药物或康复训练能逐渐改善。关键是要早期发现、及时与医生沟通,明确损伤程度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即使是少数恢复较慢的情况,现代医学也有相应的方法帮助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术后出现这些问题,别着急、别害怕,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耐心等待和配合治疗,多数情况下都能逐步好转。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共同迎接康复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