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清晨,阳光洒进房间,智能窗帘自动拉开,语音助手播报当日天气和健康提醒;智能护理床根据睡眠监测数据缓缓升起,辅助起身;步行机器人贴身守护,帮助老人完成康复训练和日常活动;午饭时分,智能喂食设备精确投送营养膳食;夜晚,陪伴机器人播放熟悉的老歌,守护入眠……
这是我们对未来智慧养老的一种想象,也是深圳正逐步实现的现实图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集护理、喂饭、洗浴、大小便清洁、康复训练、助行、陪伴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型养老机器人,已在全国多个城市的养老院、社区和家庭中“上岗”,越来越多的陪伴型机器人也悄然走进老年人的生活,开启全天候守护模式。
银发浪潮席卷,智慧养老跃上时代风口
养老事业兼具社会福利与产业发展双重属性,不仅关系民生福祉,更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占总人口22%;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智慧养老,中央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配套政策。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4年版)》,涵盖六大类80项产品与解决方案,包括AI生命体征检测仪、训练辅助机器人等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的养老产品。
6月9日,工信部与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加快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落地。
深圳也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与科技融合。近年来,陆续出台《深圳市养老服务投资扶持政策措施清单》、银发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围绕创业资助、研发补贴、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金融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向养老领域延伸。
目前,全市已有10家企业、15类产品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推广目录,涵盖智能健康监测、康复辅具、照护系统等多个领域。在市民政局的推动下,华为、小米、比亚迪、迈瑞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银发产业,将AI、机器人、毫米波雷达、灵巧手等先进技术引入养老场景,催生出一批有竞争力的智慧养老产品与品牌。
例如,明智云科技在2024年初发布了全球首个睡眠健康大模型,并构建了“极致低功耗AI设备+大模型+开放服务”三位一体技术体系,还将推出全球首款AI银龄眼镜,为老年人提供智能视觉辅助,致力于成为智慧健康产业的引领者。
养老院有“新同事”,机器人来陪伴守护
在深圳罗湖黄贝岭颐养院,一款智能行走机器人投入使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康复辅助。这款设备仅需一个按键即可切换坐姿、站姿,配合安全带,即可协助老人自主行走,降低跌倒风险。
该设备由深圳本土企业作为科技研发而成。为了打造更贴近养老需求的产品,作为科技团队自2018年起走访全国百余家养老机构,调研全球多个老龄化国家的应用场景,至今已取得30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超100项。
智能行走机器人。企业供图
深圳从不缺参与者,智慧养老产业里,还有更多企业在默默发力。
比如,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在2022年起系统发布智慧康养全体系解决方案,推出代步机器人、递送机器人、行走辅助机器人及陪伴型机器人等多款产品,覆盖从机构到社区、从家庭到个体的适老场景。
今年5月,优必选联合华为、麦迪科技等企业启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共建机器人+大模型+场景数据融合的智能养老生态,打造智慧养老院和智能家庭照护体系。此前,优必选还与日资企业美邸养老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优邸健康科技,面向中日两国市场,布局全球康养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推动养老服务“走出去”,也让国际先进经验“引进来”。
“人形机器人进家庭”正在逐步推进。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旻表示,当前重点在AI模型加持下实现陪伴功能,未来随着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将逐步落地更复杂的服务功能。不过他也坦言,在非结构化复杂家庭场景中,机器人实时感知、决策与执行仍是行业难点。
从“手指”到“全屋”,卧安机器打造银发族AI助手
不仅是机构照护场景,在家庭端,深圳企业也在构建更柔性、更人性化的智能养老解决方案。
在日本一间老年公寓中,伴随着老人清晨醒来,智能窗帘缓缓打开,“管家机器人”同步启动,迷你“手指机器人”开启咖啡机、开灯、开门……这一套“AI具身家庭机器人”产品正是由深圳卧安机器人打造。
窗帘机器人。
这家低调扎根宝安前城的企业,已在全球超100个国家铺设销售网络,2024年营收超6亿元,在智能家居机器人领域占据11.9%的全球市场份额,其SwitchBot品牌连续三年获得日本销量冠军。
卧安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日本,我们惊喜地发现,老年用户的占比远超预期。他们对便捷、安全、操作简单的智能设备接受度非常高,很多老人已经将这些产品视作日常生活的‘家庭成员’。”
卧安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模块化具身机器人”的产品理念。不是追求拟人化,而是根据场景精准设计,力求以最小的设备完成最实用的功能——“能用一根手指解决的问题,就不做一只手”。他们将“手指、眼睛、大脑、脚”等身体部位拆解成独立智能模块,实现无需改造环境的全屋智能控制,也为高龄老人提供更可亲、可控的智慧陪伴方式。
从养老院的行走机器人,到家中“手指”启动咖啡机的温暖一刻,智慧养老已不仅是科技应用的实验室命题,而是正在深圳街道、社区、家庭中悄然实现的现实。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深圳正用一套套有温度的技术方案,回应着庞大的养老需求,也不断重塑着“老有所养”的社会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