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自古以来就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中华本草》认为: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小儿疳积等。
《名医别录》记载白扁豆能“和中,下气”,其食疗价值早在唐代·孟诜《食疗本草》中即有详细的记载,认为“久食头不白”。明·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说:“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
白扁豆简介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取出种子,再晒干。
【性味与归经】
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炒白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以上来源于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夏日宜食白扁豆
1.帮助消化
白扁豆性温味甘,甘能补、能缓、能和,也就是甘味有补益、缓急、和中的作用特征,这里的“和中”就是指通过帮助消化,调和中焦,从而消除饮食积滞。
2.健脾消暑
白扁豆又归经于脾、胃经,因此首先就作用于脾胃从而达到健脾、和中的作用。白扁豆微温,温能化湿,夏季多湿,因此既能化湿,又能消暑。
3.祛湿不伤脾胃
很多人都知道,湿气重的人可以常吃些薏米,薏米有排湿的作用,但薏米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人群和月经女性食用。白扁豆就不一样了,祛湿的同时不伤脾胃。
白扁豆使用注意
1.适宜人群
它化湿而不燥烈,甘温补脾而不滋腻。适用于夏秋暑湿吐泻(宜生用),常年脾虚有湿,食少便溏诸症尤为宜用。
2.注意事项
白扁豆要高温加热煮熟后方可食用,否则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现象。
白扁豆不要一次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腹满壅滞等不适。
白扁豆食谱
白扁豆可以炒熟吃,或者炒熟后打粉冲服,通常比较多的吃法是煮粥、煲汤或煮水。但是要记得白扁豆要先浸泡。
1.白扁豆水
材料:带壳的白扁豆30克,炒焦。
做法:敲碎以后加上水,煎煮30分钟左右,最后再加上红糖来调味。
功效:白扁豆可健脾化湿,并具消暑的功效。烧焦后煮水可用于暑湿吐泻,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大便溏稀等症状的人食用。
2.白扁豆山药粥
材料:白扁豆30克,新鲜铁棍山药30克,大米100克,红枣3颗。
做法:将白扁豆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时间最好4小时以上。将铁棍山药洗净、去皮、切丁备用。把白扁豆含之前浸泡的水武火烧开,转文火30分钟,再加入铁棍山药丁、大米、红枣。武火煮沸,转文火直至粥熟。
功效:这道粥晶莹剔透,口感爽滑,具有补益脾胃、和中止泻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腹泻、胃口不开人群食用。
3.白扁豆栗子粥
材料:白扁豆12克,栗子10克,粳米24克,红糖适量。
做法: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适量红糖。
功效:《本草求真》记载栗子可用于“腰脚软弱,并胃气不充而见肠鸣泄泻。”白扁豆、栗子同用,适于脾虚泄泻、形瘦乏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