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由明成祖朱棣下令编纂,解缙等人负责编撰。该书于1403年开始编纂,1408年完成,全书共2293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
永乐大典收集了从上古到明初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内容,以及天文、地理、医卜、技术等各类知识,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类书。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永乐大典原稿在历史上遭受严重损毁和流失,现存世的仅有几百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中。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简介明成祖因靖难之役得天下,但统治集团内部并不稳定,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收拾士子之心,将天下文人集中在自己的政权之下,他十分重视文教工作,聚众编纂了大量的书籍,如《古今列女传》、《明太祖实录》、《历代名臣奏议》、《五经四书大全》等等,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就是《永乐大典》。
解析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