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多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郑州局部最高温度达40摄氏度,体感温度超45摄氏度。在高温高湿的“蒸笼模式”下,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面临严峻挑战,热射病等急症及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显著升高。连日来,记者走访省会多家医院,为您梳理重点人群高温防护指南。
01
高达41.5摄氏度 热射病险些要了他的命
近日,郑州持续高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一名病情危重的男性热射病患者。该患者入院时体温高达41.5摄氏度,并伴有心率快、血压低等症状。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迅速启动快速反应机制,采取建立静脉通路补液、冰盐水及冰块局部降温、应用电子变温毯等措施,以达到快速降温目的。
经询问陪同者得知,患者宴先生为户外务工人员,于3小时前被发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事发当日郑州天气高温高湿,体感闷热,正是热射病高发的典型环境。
入院时,患者对光反射迟缓,神志昏迷,颈部及四肢肌肉痉挛,体温41.5摄氏度。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防止进一步损伤,值班医生程锦立即为患者进行床旁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以改善呼吸状况,同时使用冰毯、冰帽降低体温和氧耗,达到脑保护目的。鉴于患者病情危重,随后被转入综合性重症监护室(GICU)治疗。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郭琳明确了接下来的治疗重点:在严格控制体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实施镇痛镇静、维持循环稳定及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必须严密警惕热射病并发症的发生,如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功能不全、横纹肌溶解、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步好转,神志较前改善,部分肢体可配合语言指令,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最终,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顺利从GICU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康复治疗。
无独有偶,郑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也接诊了一名体温高达40摄氏度的热射病患者李先生,经过紧急抢救,李先生转危为安。
据郭琳介绍,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由暴露于高温环境或强体力劳动引发体温调节失衡所致,其主要特征是核心体温升高(>40摄氏度)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一旦发病,后果严重,致死率介于20%~70%之间,老年患者致死率可高达80%。根据发病原因,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若发现患者体温异常、怀疑热射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处,迅速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凉水中、置于冷水淋浴下或向其身上喷洒冷水等);若患者出现抽搐,需注意不要在其口中放置任何物品,不要试图喂水,待医生到达后可给予安定注射液控制症状。急救人员到达后,应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注射生理盐水等。
SUMMER TIME
02
老年人谨防“隐性”中暑 警惕心脑血管意外
“有时中暑并非暴晒所致,生活节俭的老人不舍得开空调,当心‘隐性’中暑。”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主任医师李琳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她解释,部分老年人为了省电,在高温天气下试图通过紧闭门窗,仅开风扇降温,导致室内不通风、湿度飙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湿度越高,中暑的触发温度就越低。若老年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可能是中暑前兆,需立即开窗通风,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李琳特别提醒,高温天气下,老年人应避开正午太阳直射时段外出,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务必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切勿擅自调整药量。统计数据显示,每年6月~9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结合近期接诊情况,李琳说:“当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较前期稍有增多。入伏后湿度加大,湿热环境将加剧风险,‘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老年群体尤需警惕心脑血管意外。”
高温环境下,人体出汗增多导致水分大量流失,易致血液黏稠,从而增加血栓风险。此外,室内外温差过大(如空调温度过低)会引发血管收缩、血压骤升。李琳建议,高温天气下,老年人要科学补水,每日饮用1.5升~2升水,可适当补充电解质水(或含糖盐的饮品)。空调温度宜设置在26摄氏度左右,避免“一步到位”降温;从高温环境进入冷气场所时,可以在门口稍作停留以适应温度变化,对心脑血管进行保护。
SUMMER TIME
03
儿童户外活动避开高温时段 饮食卫生严把关
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家长防护意识的提升,近期因高温中暑就医的儿童并不多。但儿童的新陈代谢快、汗腺发育尚不成熟、体温调节中枢还在发育中,相较于成人,他们确实更容易发生中暑。因此,在高温高湿天气条件下,需格外加强防护。郑州市儿童医院东院区急诊主任王海军呼吁家长科学安排孩子户外活动时间:“避开10时~16时高温峰值时段,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外出。不要等到孩子渴了再补水,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大龄儿童可适当饮用电解质饮料,但切忌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夏季饮食安全是儿童健康的另一大隐患。王海军说,近期接诊过程中患胃肠炎的孩子较之前有所增多。夏季儿童贪凉,爱吃冰箱存放的西瓜等食物,但如果储存不当(如未包裹保鲜膜),易感染李斯特菌等病菌,可引发脑膜炎等严重疾病,近期已接诊相关病例。他建议,冰箱储存食物时务必用保鲜膜等密封;取出食用前,生食瓜果需彻底清洗(或削皮),熟食则需充分加热。若孩子出现呕吐、发热,尤其伴有精神萎靡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SUMMER TIME
责编:韦永柔
审核:李伟强
终审:杜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