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种食物形容夏天,冷饮一定榜上有名。无论是消暑还是解馋,一口冰淇淋或是冰镇饮料下肚,实在太过瘾。不过,大家也要注意,吃冷饮有讲究,今天就一起来看看,怎么健康吃“冰”。
适度吃冰
身体能收获这3个“小惊喜”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王波总结,适当吃冰,身体能收获3个“小惊喜”:
解热且快乐
高温天里,一口冰饮或冰淇淋下肚,口腔和舌头的冷觉感受器会立刻被激活,它们像快递员一样把 “凉爽信号” 传给大脑,瞬间就能驱散燥热,让人从里到外都觉得舒坦,那种愉悦感可是其他食物很难替代的。
图源:AI生成
振奋精神
闷热的天气特别容易让人昏昏沉沉、提不起劲。这时候吃点冰的,能刺激身体的副交感神经,就像给 “疲惫的神经” 打了一针温和的兴奋剂,帮我们减少自律性神经失调带来的不适,让人快速找回精神头,工作学习都更有状态。
提振食欲
天热时,身体总像被 “热浪” 包裹,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就没胃口。这其实是身体的本能排斥反应,而适度吃点冷饮能缓解这种排斥感,让味蕾稍微 “苏醒”,不知不觉就想多吃点东西啦。
吃冰选对时间很关键!
12点~15点是 “黄金时段”
在中医眼里,夏季人体脾胃功能偏弱,稍微吃点油腻、生冷、辛辣的东西就容易拉肚子。因此,如果想吃冷饮解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经典病房主任医师周时高建议,最好选对时间再吃。
中医认为,中午阳气最盛,这时吃“冰”,不用太担心食物过于寒凉而伤身。
图源:AI生成
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营养主任技师胡晓岚同样建议,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冷饮对身体的影响,可以在中午12点到下午15点之间吃冷饮。
而且要注意,空腹时胃肠黏膜处于敏感状态,突然吃冰会强烈刺激胃肠,可能引发腹痛、腹泻;边吃饭边喝冰饮也不好,会影响消化液分泌,降低消化效率。相对来说,吃饱饭后再吃点冰,胃肠有食物 “缓冲”,影响会小很多。
吃冰还有这些 “规矩”
弄错可能伤身体
控制量:
一次不要吃太多,购买时尽量选小份的。建议喝冰镇饮料每次不要超过150毫升(相当于普通矿泉水瓶的1/3),雪糕、冰棒最多吃一根,贪多容易让肠胃“闹脾气”。
慢慢吃:
喝冰饮别猛灌,要小口慢饮,让身体慢慢适应低温;吃冰淇淋、冰棒时也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能减少对口腔和胃肠的刺激。
特殊情况要注意:
运动或劳作后浑身是汗时,千万别猛吃冰!这时候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遇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可能引发头痛、胃痛,甚至影响心脏健康。两次吃冰的间隔至少要2小时,给身体留足 “恢复时间”。
特殊人群慎吃:
有偏头痛病史的人,吃冰可能诱发头痛;儿童体温调节中枢还没发育完全,吃冰容易导致体温波动过大,家长要格外注意,别让孩子多吃。另外,吃带配料的冷饮(比如加了坚果、水果的冰淇淋),可以先吃配料再吃冰,减少冰对肠胃的直接刺激。
来源|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 生命时报
图片|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