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癌症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得癌的风险就越高。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太绝对化了,在临床上我曾见过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被癌症盯上,也曾见过有的人已经八九十岁了,身体却还是好好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器官同步衰老,免疫力跟着下降,身体中细胞突变的风险也跟着增加,患癌风险确实会升高。但这只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癌症的发生都和年龄有关,因为导致癌症的因素太多了。
除了年龄因素,基因突变和遗传易感性这两个因素往往就被忽略了。
先看基因突变,人体约37.2万亿个细胞平均每天可分裂约2万亿次,DNA复制的次数多,在复制时就很有可能出错。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就曾发现,约33%的癌症风险源于正常细胞分裂中的随机突变。
再看遗传易感性,高危型基因其实是重要一环,比如BRCA1和2的突变携带者,一生当中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72%,而普通女性被乳腺癌盯上的风险只有12%,也就是说高出了整整60%。
癌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生往往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个人生活习惯、运气、环境污染、饮食和遗传等,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将癌症的发生和年龄划上等号,这一点《Nature》杂志子刊上曾发表的研究也曾进行了证实。
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只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癌症,才能去预防它。
不容易得癌的人,一般都有这4个“特征”
①不容易得癌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性格
有个词叫“癌症性格”,所谓癌症性格,笼统一点说就是遇事喜欢较真、委曲求全、经常生气的人。
就以喜欢较真的性格来说,这种人往往长期处于一种巨大压力下,在压力作用下免疫力就可能跟着下降,久而久之,得癌风险自然便升高了。
还有委曲求全,这在女性朋友身上很常见。常常克制自己的情绪,不管心里有什么事都极力克制着,而在临床上,这种女性乳腺癌和胃癌最为高发,其次是卵巢癌、肺癌和脑瘤等。
委曲求全、克制自己的情绪,逆来顺受,但压抑在心里的怨气和怒气并不会因为沉默而消散,反而会在体内不断作用,最终击垮身体。
②不容易得癌的人,喜欢吃“抗炎食物”
最典型的抗炎食物就是全谷物,《氧化还原生物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仅通过用全谷物替代日常主食,无需其他干预措施,短短六个星期内就能有效降低全身炎症水平。
西红柿也是不错的抗炎食物,因为其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可预防癌症、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而叶黄素、番茄红素和番茄提取物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发挥抗炎作用。
大豆以及豆制品也是不错的抗炎食物,研究显示,豆类丰富的饮食能够显著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而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降低可帮助减少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
③不容易得癌的人,一般都远离烟酒
烟草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长期吸烟对肺部的影响是不可逆的,会导致出现感染性炎症与肺癌风险增加。除此之外,长期吸烟对全身器官都会产生影响,,目前已知的烟草还可能导致口腔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比如喉癌、鼻咽癌、胃癌和食管癌等。
再看酒精,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330万人死于酒精滥用。而2020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就算每天饮酒量小于10g,也造成了4.13万例癌症的发生。
长期饮酒不仅会导致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等,此外胃部和其他直肠黏膜会因为直接接触到酒精物质而变得脆弱,黏膜上皮组织在这个过程中便会逐渐坏死脱落,最终胃黏膜糜烂、胃溃疡和慢性胃炎等纷纷找上门来。
④不容易得癌的人,一般都注重体检
很多人健康意识淡薄,哪怕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却还是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平时更不会想着主动去体检,结果延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
有些人明明很注重体检,结果最后还是查出了癌症晚期,那是因为体检的项目压根没选择对。很多人在体检时项目选择了一大堆,结果仔细一看其实很多都是没有必要的。
就比如有人习惯用X光片查肺癌,其实X光片的分辨率很低,检出率也比较低,要是X光片都能查出肺癌,那临床上很大可能是晚期了,查肺癌一般建议用低剂量螺旋CT。
又比如筛查肝癌,一般建议肝脏B超联合甲胎蛋白,准确率可以高达90%以上,所以也是临床上诊断早期肝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还有宫颈癌筛查,很多人想到的都是HPV检查,其实HPV只是对病因的检查,真正有效检查宫颈癌的应当是TCT检查。
所谓TCT检查,就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传统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检查相比较,标本的满意度和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都明显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