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5 岁男孩吃包零食进 ICU!这类人最易被这种病 “盯上”......

近日,一则令人揪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广东佛山一名 5 岁的男孩,在食用了一包零食后,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仅仅几天时间,便从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了面色蜡黄、精神萎靡的 “小黄人”,同时还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甚至连尿液都变成了可怕的酱油色。

家人赶忙将他送往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与诊断,最终发现,罪魁祸首竟是零食中的蚕豆。原来,小男孩误食了约 200 克蚕豆,从而引发了 “蚕豆病” 导致的溶血危象,情况危急之下,小男孩被紧急送入 ICU 进行抢救。

究竟什么是 “蚕豆病” 呢?为何一包蚕豆就能让一个孩子的健康遭受如此重创?

01

什么是 “蚕豆病”?

蚕豆病,医学上称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患者因红细胞内缺乏G6PD酶,在接触特定诱因,比如食用蚕豆、服用某些药物或感染时,红细胞易被破坏,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

进食蚕豆或接触相关物质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黄疸、浓茶样尿,严重者伴发热、腹痛、呕吐,甚至肾功能衰竭或休克。新生儿若母亲食用蚕豆后哺乳,也可能发病。

02

哪类人容易被“蚕豆病”盯上?

1. 有家族史者

蚕豆病为X连锁隐性遗传病,男性因仅有一条X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即发病,风险显著高于女性(需两条X染色体均携带致病基因)。若家族中有确诊患者,后代患病概率大幅增加。

2. 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男孩

我国数据显示,3岁以下儿童占病例约70%,男性占比高达90%。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善,接触诱因后更易引发急性溶血。

3. 南方地区居民

蚕豆病呈“南高北低”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患病率较高,个别地区可达20%,与基因地域性聚集有关。

03

“蚕豆病”如何预防与急救?

1.主动筛查

首先要明确自身是否为高危人群,有家族遗传史或身处广东、广西等高发地区者,应尽早通过医学检测确认是否缺乏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G6PD),新生儿尤其要重视筛查,以便及时建立健康管理基础。

2.饮食用药管理

饮食上需严格禁忌蚕豆及其制品,无论是新鲜蚕豆、蚕豆酱还是含蚕豆成分的零食,都应坚决避免,同时也要留意樟脑类物质,避免接触樟脑丸、含樟脑的外用药等,防止因接触氧化性物质引发溶血。

用药时必须格外谨慎,就医时主动告知病史,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磺胺类、部分退烧药等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购买非处方药前也应仔细阅读成分表,咨询药师意见。

3.急救措施

若不慎接触蚕豆或相关诱因后,出现乏力、头晕、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等症状,需立即意识到可能是溶血危象发作,第一时间就医,切勿拖延。

送医途中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若出现意识模糊或休克前兆,需采取急救体位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到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补液、纠正贫血及肝肾功能支持等治疗,争取在黄金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发展至危及生命的严重状态。

家庭医生在线媒体矩阵中心

编辑:吴敏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5 岁男孩吃包零食进 ICU!这类人最易被这种病 “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