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守门之战:二战后苏军奇袭日本,打完觉得略丢人,日本却内心不甘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按段改写,保持原意的同时稍作细节丰富,整体字数变化不大: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了“终战诏书”,正式命令日本军队向盟军投降。绝大多数史书都将这一天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性时刻。然而,法理上的战争虽然在当天画上句号,但现实中的战事并未完全终结。日本宣布投降后,苏联却发动了“千岛群岛战役”,迅速夺回了被日本占据的千岛群岛。如今,日本不断呼吁俄罗斯归还所谓的“北方四岛”,这场战役正是根源所在。

历史上,“千岛群岛战役”也被称作“守门之战”。千岛群岛在19世纪末通过日本的侵略战争被占领,这条岛链将鄂霍次克海封闭起来,使得俄罗斯在远东漫长的海岸线被日本帝国牢牢包围。若要进入广阔的太平洋,俄罗斯不得不看日本的脸色行事。到了二战后期,苏联对千岛群岛的战略价值日益渴望,将其视为通向太平洋的“东大门”,不仅东面邻接阿拉斯加,南面还压着北海道,地理位置极为关键。

在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亲自提出收回千岛群岛的诉求,得到了美国的同意。日本投降后,苏联担心美国可能反悔,于是迅速展开登陆作战,抢先占领这片“肥肉”。那么,从1945年8月至9月,苏联在远东的形势如何?这场战役激烈吗?至今日本仍想收回这些岛屿,是否还有可能呢?

一、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始瓜分德国和日本的势力范围

到了1944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英美苏三大国开始秘密讨论战后世界的版图划分。此时英国实力大不如前,实际上美苏两国成为了主导力量,商讨如何分割德国和日本的战后势力范围。欧洲方面,苏联付出最大代价,自然获得较多利益;亚洲战场上,美国承担了主要战斗任务,罗斯福原本不愿让苏联获得太多,但由于日本难以对付,美国希望苏联出兵协助。

1944年,美国估算打败日本必须登陆日本本土,然而要同时应付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和朝鲜半岛的日军,美军兵力不足,于是请求苏联从北方开战。苏联同意,不过斯大林强调:“东三省和朝鲜是他国领土,苏联不碰;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必须收回,这是苏联心头的痛。”美国为了争取盟友,也爽快同意了。

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苏联数十万大军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挺进远东,准备对日作战。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其威力让日本陷入恐慌,同时也令苏联震惊。苏联政府评估称,原子弹可能促使日本提前投降,苏军未必需要大规模出动,否则远东局势将变得复杂。

而此时,华盛顿的杜鲁门总统则计划不再与苏联共同占领日本,甚至可能阻止苏军进入满洲、朝鲜和千岛群岛,使苏联在远东无法分得一杯羹。背景如此紧张,8月8日,百万红军突袭伪满洲国,迅速扫荡驻守的日本关东军。一周内,这支被誉为“皇军之花”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数十万日军被俘。

美国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日本开始正式磋商投降,莫斯科也急令远东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无需等待增援,马上调动所有可用部队夺取库页岛和千岛群岛。”8月15日,正值日本天皇裕仁发布停战诏书当天,苏军从勘察加半岛出动,发起了千岛群岛战役。

二、千岛群岛战役:苏联最为尴尬的登陆战

1945年8月,千岛群岛上驻守着约5万日军,主力为第5方面军第91师团。一年前,为防范美军可能进攻,日本在岛上部署了约8万兵力,但美军最终选择从南方攻击,日军被迫将近一半兵力调往冲绳及本土防守。千岛群岛的关键防御据点位于最北端的占守岛和幌筵岛,占守岛驻守约1.1万军人,幌筵岛约有1万人,两岛均配备军用机场、坦克中队和坚固的水泥防御工事,是苏军进入太平洋的第一道屏障。

8月15日,占守岛上的日军接到天皇发布的“终战诏书”。岛上最高指挥官堤不夹贵中将主张按兵不动,等待苏军先与其接触,同时维持有限战备以防苏军突然袭击。8月15日,苏军从勘察加半岛南端的洛帕特卡角开始炮击占守岛,接下来的两天内,苏军侦察机多次飞越岛上,日军洞察到登陆风险,堤不夹贵遂命令北部海湾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苏军在勘察加仅有一个101步兵师,加上一些海军陆战队和地方守备队,兵力总数不足8300,装备有60多艘美国援助的登陆艇。该部队指挥官罗曼诺维奇被要求在48小时内发起登陆,令他惊讶的是,这一没有海战经验的步兵师竟要迅速组织复杂的登陆战,难度极大。他曾向上级反映:“准备时间过于仓促,甚至无法完成地面进攻的组织,更何况是登陆战,我需要增援。”然而远东方面军军令严厉,华西列夫斯基下令空军支援101师运送物资,罗曼诺维奇连夜征用民船和车辆准备登陆。

16日24小时内,101师兵员简单布置战术,次日清晨,逾8000名苏军从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港出发。如此匆忙的登陆准备让士兵们颇感紧张,但他们也相信日本已投降,登陆行动不过是“接管”岛屿的仪式,无需正面交锋。

8月18日凌晨,苏军抵达占守岛北部海湾,罗曼诺维奇下令发起进攻。然而大雾弥漫,能见度极低,炮舰几乎看不清岸上的日军炮台。苏军对当地水文不熟悉,选择在退潮时发动进攻,导致登陆艇在距离岸边约100米的竹田滨海域受阻,坦克无法登陆。苏联海军陆战队只能从船上跳入冰冷海水中游向岸边,许多士兵未曾预料到此项挑战,背负重装,体力透支,不少溺亡。

炮火交织中,日军岸炮对登陆艇展开猛烈射击,苏军炮舰还击但因大雾射击不精准,反被日军击沉多艘登陆艇。登陆部队陷入混乱,许多士兵落水失踪。到早晨五点,小股苏军成功登陆,占据部分登陆场地,并依计划向日军炮台背后推进,缓解前线压力。

然而不久便传来令人绝望的声音,日军坦克部队现身。日军池田末男大佐率领第11战车联队出动,首波派出10辆坦克。苏军大多游泳上岸,武器仅有轻型装备和手榴弹,根本无法有效对抗坦克。日军坦克虽装甲较轻,但面对轻步兵依然势如破竹。

上午9点,苏军第二批部队登陆支援,使用集束手榴弹消灭部分薄皮坦克,双方在岛中部展开激烈交火。战事持续,苏军逐渐扩展登陆区域,到18日中午,占守岛登陆行动取得阶段性胜利,苏军准备引入坦克与日军正面对抗。但就在此时,日军意外宣布停火。

三、千岛群岛战役无血大败,日本想要收回几乎不可能

日军突然停火并非因逃跑,而是第96师团接到第5方面军命令:“勿再与苏军交火,避免破坏日苏停战协议。”随后,第5方面军命令堤不夹贵派代表与苏军谈判,和平移交岛屿。日本派军官前往交涉,然而登陆的苏军失去电台,无法与后方联络,误以为日军来者不善,将日本军官扣押,双方又爆发小规模冲突。

直到一位苏军上校带来电台恢复通信,苏军与日军才停火。8月19日,占守岛双方仍有零星交火,随后第5方面军司令樋口季一郎将军下令部队立即投降,日军才彻底放下武器。8月23日,堤不夹贵中将亲赴苏军营地商讨投降细节,得知苏军兵力仅8000余人,登陆部队约2000,感慨万分,愤怒地说:“早知道就让他们全都去喂鱼,再交出岛屿。”

占守岛战役结束后,苏军迅速派兵接管幌筵岛,共俘虏约2万日军。至此,占守岛战役作为千岛群岛唯一一次大型登陆战,历时三天告终。战斗中,苏军伤亡惨重,8000余人中死伤1500余人,其中420多名士兵阵亡,另有数百人在登陆时溺水失踪。日军伤亡则相对较轻,约1020人受伤,300多人阵亡。

这场战役因准备仓促、缺乏经验,成为苏联二战中的一场尴尬登陆战,甚至苏联官方对此讳莫如深。占守岛和幌筵岛战斗结束后,整个千岛群岛宣布投降,苏军顺势向南扩展,俘虏日军约3万余人,包括择捉岛上1万余人。1945年9月,苏军完全控制千岛群岛,已抵达北海道门口。苏联曾试探性地向美国申请登陆北海道,但遭拒绝。

自1945年以来,苏联继而俄罗斯一直占据千岛群岛,至今已有70余年历史。日本则以1855年签订的日俄《下田条约》为依据,要求俄罗斯归还南千岛群岛中的择捉、国后、齿舞、色丹等岛屿,但遭坚决拒绝。国际地图虽将这些岛屿标为日本领土并注明俄军占领,但实情是俄罗斯绝无可能放弃。

毕竟,千岛群岛作为鄂霍次克海的门户,对俄罗斯在北太平洋的战略存在极为重要。南千岛群岛包括数个最大岛屿,俄军驻扎其中,与库页岛形成战略包抄,宛如“不可沉没的航母”,对日本本土形成威慑。此外,该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海域中还蕴藏着尚未开发的油气资源,俄罗斯对这片“财富宝库”寸土必争。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曾对俄罗斯施压,试图用数百亿美元投资换取部分岛屿,遭到叶利钦政府拒绝。进入21世纪,普京上台后,态度更加强硬,其“俄罗斯一寸都不能少”的口号昭示着,北方四岛回归日本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与美国从日本撤军一样遥远。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终战之战 远东苏军对日作战之千岛群岛登陆战役》,北方

2、《“夺门之战”1945年苏军闪击南千岛群岛》,罗山爱

---

需要调整风格或再丰富某部分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守门之战:二战后苏军奇袭日本,打完觉得略丢人,日本却内心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