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临床共识声明指出,接种疫苗对心血管风险有深远影响,因此应被视为继降压药、降脂药和降糖药之后的第四大心血管疾病预防支柱。国际指南支持这一理念,建议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较高的人群接种疫苗,包括流感疫苗、新冠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流感疫苗
ESC指南建议已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一建议在最新版心衰和冠心病指南中得到了特别强调,因为流感疫苗已被充分证实安全性特别高。针对冠心病患者,ESC指南推荐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此外,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指南建议无禁忌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降低死亡率和MACE风险。
多项荟萃分析一致表明,流感疫苗可减少急性心梗发生、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并降低65岁及以上成年人的心血管风险。最重要的是,心梗发作后早期或高危冠心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可使1年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显著下降。这些基于大型临床试验的可靠证据,促使学界提出对所有因ACS住院的患者(最好在首次住院期间)常规接种流感疫苗的建议。
肺炎球菌疫苗
在美国和英国,卫生部门建议为65岁以上人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对于6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高风险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如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血压除外),也推荐进行接种。根据专家意见,ESC指南建议心衰患者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新冠疫苗
多数国家建议慢性病患者(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鉴于新冠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快速变化,不仅需重新评估优先保护人群范围,还应关注新型疫苗及特定人群中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相较于传统疫苗技术,mRNA疫苗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心血管疾病患者同样适用常规接种建议。无论年龄、性别或合并症情况,所有患者均应遵循普通人群的接种指南。尤其需重点建议65岁以上老年患者及合并心衰、冠心病、糖尿病或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状况的患者严格接种疫苗,以获得保护。
特殊人群疫苗接种建议
建议中重度和(或)紫绀型先心病患者以及肺动脉高压患者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目前尚无关于先心病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特殊风险报告。
功能性无脾综合征患者应在2岁后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此后每5年加强接种一次。患有22q11.2缺失综合征(迪乔治综合征,一种以细胞免疫缺陷为特征的先天性疾病)的患者通常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目前尚不清楚在新生儿心脏手术中常实施的胸腺切除术是否属于活疫苗接种的禁忌证。
国际心肺移植学会(ISHLT)现行指南建议:在心脏移植前至少4周完成麻疹-腮腺炎-风疹(MMR)、水痘、带状疱疹和轮状病毒等活病毒疫苗接种;灭活疫苗包括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破伤风、百日咳、甲型和乙型肝炎以及HPV疫苗,应在移植前至少2周完成接种。移植后通常需等待3~6个月才开始接种疫苗。
灭活病毒流感疫苗安全有效,既不会增加排斥反应风险,也不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在心脏移植术后最早1个月即可接种年度流感疫苗,以确保流感季节期间获得充分免疫保护。
若条件允许,应在心脏移植前接种HPV疫苗,无年龄或性别限制。移植后接种疫苗仍具保护效应,应将其纳入移植后随访管理方案。鉴于九价疫苗对HPV基因型的广泛覆盖性,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应优先考虑接种该剂型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应作为心脏移植受者常规护理的一部分,在心脏移植术前或术后最早3个月内完成,其安全性与非移植患者相当。成年心脏移植受者需同时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与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SV23),以获得针对肺炎球菌疾病的全面防护。
ISHLT新冠病毒感染工作组建议:心脏移植术后至少延迟1个月接种新冠疫苗,使用T细胞耗竭剂或特异性B细胞耗竭剂后至少延迟3个月接种。
疫苗不良反应
接种大多数疫苗后,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心肌炎、心包炎,以及更为罕见的过敏性休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脑炎/脑膜炎。
类流感症状(尤其是局部疫苗不良反应)则较为常见。接种流感疫苗后,约25%的受种者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接种流感疫苗后出现的轻至中度不良反应与心肺系统住院风险及全因死亡率降低相关。
对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罕见过敏性休克反应,应与其他类型过敏性休克反应一样及时处理,其他严重疫苗不良反应亦然。目前尚无经证实的针对疫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特异性疗法,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
与老年人群相比,年轻人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心肌炎的风险更高。此外,与年轻女性相比,年轻男性接种新冠疫苗后更易发生心肌炎,这与典型心肌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相似。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引发心肌炎的风险是接种疫苗导致心肌炎风险的6倍。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且可自行缓解,但亦有少数重症病例的报道。
若在接种疫苗后数周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并怀疑心肌炎时,应进行心电图、肌钙蛋白、血清利钠肽(BNP或NT-proBNP)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若检测结果异常提示心肌损伤,应对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进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极少数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或心原性休克病例,心内膜心肌活检可能有助于确诊心肌炎,以及排除巨细胞心肌炎等更具侵袭性的临床类型。
与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的心衰和心律失常应依据相应指南进行治疗。抗炎治疗的价值尚不明确,尤其对于通常在数天至数周内自行缓解的轻症病例。对于心包炎伴胸痛患者,以及左心室功能正常的心肌心包炎患者,可考虑使用秋水仙碱。建议在疫苗相关性心肌炎发作后暂停运动3~6个月。
来源:Vaccination as a new form of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linical consensus statement: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EAPC), the Association for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ACVC), and 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HFA) of the ESC.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0 June 2025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本刊所有文章全部免费阅读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