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原创 孟良崮战前,张灵甫被牧师坑了一次,我军为何处决牧师?

1947年5月16日,蒋中正因为张灵甫的死而痛苦流涕。张灵甫不仅是他亲信的将领,还带领蒋军的精锐部队之一——美式机械化的74师在此次战斗中全军覆没。蒋中正的失落并非单纯因为张灵甫的死,而是因为这样的结局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他气愤地说道:“(张灵甫)竟然被乌合之众的匪徒陷害!”

蒋中正为何会如此震惊?首先,他过于轻视我军的战斗力;其次,他高估了张灵甫的能力。虽然张灵甫擅长军事指挥,甚至获得了不少部下的称赞,但他并不是无敌的战神。在这一点上,粟裕曾给予他高评价:“张灵甫其实会打仗。”

粟裕作为一位军事天才,并不常常夸奖他人,甚至经常质疑上级的战略。对于战争的胜利,他认为并非所有成功的指挥员都是一开始就有着明确战略,敌人像傻乎乎的瞎子一样自动钻进设下的陷阱。事实上,张灵甫既不是军事天才,也不是完全无能。即便如此,他为什么会在战场上全军覆没呢?其原因很简单:一是过于轻敌,二是信息严重失真。

在蒋中正周围,卧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郭汝槐,还有韩练成,他是蒋中正侍从室的高级参谋,对蒋军的军事计划了如指掌。1947年,蒋军策划对山东解放区发动进攻,周密制定了作战计划,而这些计划不久便流入了华东野战军的指挥官粟裕和陈毅的手中。因此,粟裕决定在鲁南地区布下埋伏,最终成功将蒋军的74师一举歼灭。

从某种角度来看,74师的失败几乎可以归功于韩练成。作为蒋军的高级参谋,他无所不知,掌握着大量机密。蒋军的军事计划都被我方掌握,而我军的战术布置却被蒋军一无所知,注定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同样,蒋军也有机会渗透到我军内部。可是,蒋军的特务水平太低,几乎没有能够渗透到我军高层,甚至一些普通的特务也很容易被揭露和抓捕。接下来,我们来看粟裕如何巧妙地让张灵甫上当。

1946年10月的一天傍晚,三个身穿便衣的陌生人来到涟城,向解放军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十五团的团部提出要求,希望能见团政委殷绍礼。警卫员心生疑虑,便询问他们的来意。三人表示有要事与团政委商谈。很快,殷绍礼和团长李士怀从外面进来,其中一人便要求与殷绍礼单独谈话。于是,李士怀只能在外面等候。

殷绍礼将三人引入屋内,并嘱咐警卫员在谈话期间不要打扰。原来,其中一人是他认识的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刘科长,其他两人是地方干部。几分钟后,其中一人递给殷绍礼一封密函,殷绍礼迅速阅读,并与三人低语几句后,突然急促地对警卫员说道:“立即通知侦察班,火速前来!”侦察班很快到达团部,殷绍礼随即命令:“服从三位的指挥。”

很快,三人带着侦察班消失在夜色中。李士怀迫不及待地询问殷绍礼发生了什么事,政委压低声音说道:“抓特务。”李士怀一听大吃一惊,不禁瞪大了眼睛。

殷绍礼解释道:“那个特务你认识,他就是那个经常向我们解放军提供帮助的牧师刘大宝。”李士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经常帮助解放军的“生铁牧师”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身份。此人身形魁梧,黑脸带痣,常常以慰问解放军的名义,送来各种物资,但实际上他是蒋中正的特务。

李士怀听后心中震惊,但也感叹这真是太可怕了,没想到刘大宝竟然是蒋军的特务。殷绍礼则提到:“早在政治部就发现了他的异常,几次准备抓捕他,但粟裕司令员却始终未让动手。”李士怀不解:“既然早已发现,为何不赶快抓捕他?”殷绍礼解释道:“因为我们现在有了他的情报,他成了我们的一张牌。”他提到,刘大宝已被我们掌控,无法再为蒋军提供有用的情报。

刘大宝虽然为蒋军提供了关于解放军涟水城防守情况的虚假情报,张灵甫对此信以为真,带着3万美械装备的兵力进攻涟水。他虽然指挥精锐部队,但却没想到自己中了我军的诱敌之计。几天后,华中野战军主力早已集结在涟水,准备伏击蒋军。

张灵甫所率的74师战斗力虽然强大,但对付我军仅有的46门火炮和14,000支步枪时,最终以失败告终,付出了7000多人的伤亡代价。至此,刘大宝的间谍任务也结束了。

但当调查员赶到天主教堂时,刘大宝已不见踪影。他的踪迹引导他们到春香院,那里仍然有他与妓女的联系。通过一番调查,他们最终在侯寡妇家找到了他,将其成功逮捕。

在审讯室中,刘大宝毫不犹豫地交代了自己的间谍行为,并被迅速枪决,成为了我军在涟水的一颗“钉子”的最终清除者。

从此可以看出,我军的情报工作不仅深藏不露,而且极为高效。蒋军的特务尽管花费大量精力渗透,但最终都未能逃脱我军的眼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原创 孟良崮战前,张灵甫被牧师坑了一次,我军为何处决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