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知识网 中意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用知识 »

大便后“喷血不止”!台州小伙住进EICU!医生:这个病很多人分不清……

当26岁的陈先生第N次冲进厕所时,马桶里鲜红的血液让他终于意识到——这次可能不仅仅是痔疮那么简单。几个星期前的侥幸心理,最终让他进了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

医生提醒,便血并不一定是痔疮。当肠管黏膜或血管破裂时,血液混入肠道内容物,可能引发腹痛、便血甚至休克等严重症状。这种隐匿性出血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

十余次便血敲响生命警钟

椒江的陈先生今年27岁,是一名普通的打工族。一天凌晨,睡梦中的他被一阵便意唤醒,匆匆奔向厕所,却在排便后发现马桶内泛着鲜红色的血迹,卫生纸上也沾染着鲜红血渍,而大便却不多。

起初,陈先生以为只是痔疮发作,并未重视。但当天凌晨他连续三次如厕,每次都便血,这让他察觉到不对劲,赶紧前往当地医院急诊科。

陈先生告诉医生,除了便血外,他没有腹痛、腹胀、腹泻、黏液便、里急后重、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医生观察他面色正常,无肢端湿冷、皮肤黏膜出血、反酸嗳气等表现。急诊血常规结果显示,陈先生的血红蛋白含量为152g/L,全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考虑为痔疮出血,建议其前往肛肠外科门诊就诊。

考虑到医院门诊尚未开诊,且自己除便血外并无其他不适,陈先生决定先回家观察。

然而,危险并未因他的轻视而退去。到家后,陈先生再次产生便意,这一次几乎没有排出粪便,只有喷薄而出的鲜血,马桶内一片猩红。他试图安慰自己“可能是痔疮破裂出血量大”,但持续的便血让他逐渐感到心慌、乏力。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他每隔一段时间就需排便一次,每次均伴有大量鲜血。至当天下午,陈先生已连续便血十余次,面色苍白、冷汗直冒、头晕胸闷,连站立都感到困难。

“不能再拖了!”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陈先生紧急前往台州市中心医院。

盲肠出血的隐匿与凶险

到达医院时,陈先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仅80/60mmHg,生命体征已亮起红灯。医生立即进行补液抗休克,申请输血,并安排全腹部增强CT检查。CT结果显示,动脉期盲肠内壁-阑尾管腔内高密度影,血管畸形伴出血,考虑消化道出血伴随失血性休克,需紧急手术止血,急诊科立即请求介入中心会诊。

会诊后,医生迅速将陈先生送至介入中心进行栓塞治疗。术前血化验显示,陈先生的血红蛋白仅74g/L(正常男性为120-160g/L),提示严重失血性贫血。手术过程有惊无险,最终取得圆满成功。术后,陈先生被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他恢复出院。一周后复诊,血红蛋白已升至98g/L。

“盲肠出血易被误诊为痔疮。”台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李正军解释,“痔疮出血多为便后出鲜血,且血液常包裹在粪便外侧;而盲肠出血因血液直接进入肠道,常与粪便混合。有时患者没有大便也会有便意,上厕所时大量便血,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症状。”

介入医学是急救止血的“利器”

李正军表示,盲肠出血是指盲肠(大肠起始段,位于右下腹)的黏膜、血管或组织因病变或损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肠道并与粪便混合的病理现象。它是消化道出血的一种,但因盲肠位置隐蔽、症状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常被忽视或误诊。“诊断盲肠出血的病因,肠镜是首选,可直观观察盲肠黏膜病变并取活检。”

专家进行介入操作,图源:台州市中心医院

“治疗盲肠出血,目前有外科开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和内镜下微创手术三种方法。综合考虑陈先生的病情,我们认为介入中心栓塞手术最为合适。”李正军介绍,在突发性出血(如消化道出血、产后出血、外伤性出血、医源性出血等)紧急情况下,传统止血手段可能耗时长、创伤大或效果有限。而介入诊疗技术可以迅速诊断出血部位并实施精准栓塞止血,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挽救病人生命。介入医学作为一种现代微创技术,凭借其“精准、快速、高效”的特点,已成为急救止血的“利器”。

记者:王琛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意知识网 » 大便后“喷血不止”!台州小伙住进EICU!医生:这个病很多人分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