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个45岁的中年人,患有慢性肝炎多年,自认为控制得不错,但某天清晨起床后不到五分钟,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随后出现意识模糊。
被紧急送医时,已经进入肝性脑病前期,这件事后来被不少医生提起,不是因为罕见,而是因为它太典型。
肝本身不喊痛,可它出事,往往就是“整垮”式的。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肝衰竭是因为病毒、药物、酒精或者脂肪堆积。
但真正让肝功能“走下坡路”的,并不总是这些显而易见的事。
反而是一些日常动作——尤其是起床时的行为,才在不经意间“加速了肝的崩溃”。
这其中,有三件事,是许多肝功能异常者天天在做,却从未怀疑它们的危险。
起床太猛,是最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很多人一睁眼就立即坐起、站立、下床,像是要抢时间似的,但这个“动作连贯”的习惯,其实对肝不好的人极其不友好。
肝脏参与人体70%以上的血液“过滤”工作,在夜间相对静止状态下,它处于半“修复、半运作”状态,早上血液重新流动加快,如果突然直立,血压会瞬间波动,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诱发短暂晕厥。
而对本身有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的人来说,这种起床方式更可能引起食管静脉压力波动,诱发出血。
有数据显示,肝硬化病人中,因为早晨姿势改变引起胃肠道出血的比例,远高于白天活动期。此外,肝性脑病患者本身就存在氨浓度异常,一次姿势改变引发的血流再分配,就有可能加速脑部毒素堆积。
起床后立刻排尿,也是一件被误解很深的行为。清晨尿急是常见现象,很多人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厕所,但这种“顺从自然”的举动,对肝功能不全者可能是风险源头。
肝脏损伤的人,常常伴随电解质紊乱、血容量调节功能减弱,如果此时快速排空膀胱,会让短时间内血容量骤减,大脑灌注也跟着受到影响。
结果就是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甚至短暂意识模糊,有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晨起时因为排尿导致低血压的案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夏季脱水状态下,这种风险更容易被低估。
排尿行为本身没有问题,但“速度”和“姿势”才是关键,过快的排尿节奏,可能诱发迷走神经反射过度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慢性肝病人群中,更容易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至于起床后马上剧烈运动的问题,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想过这和肝脏有关系,传统认知里,运动是促进代谢、增强免疫的正面行为。
但换个角度看,在肝功能受损的人身上,这条逻辑并不成立,肝脏是糖代谢、脂代谢的核心器官,很多酶反应的中间环节都需要它来“背锅”。
剧烈运动时,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激增,如果肝功能不好,无法及时完成糖原动员与乳酸代谢,就会导致血乳酸堆积过快,这时候不仅会出现疲劳和恶心,严重者甚至会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运动会使肌肉大量释放肌酸激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而这两种酶一旦升高,在肝病患者的化验单上容易与肝酶混淆,可能误导诊断或者掩盖病情的真实变化。
更关键的是,剧烈运动会加重氧化应激状态,健康人可以通过肝脏抗氧化系统快速缓冲,但对肝功能差的人来说,氧自由基堆积就成了额外负担。
长期以往,不仅无法增强体质,反而会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有一组健康体检数据表明,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的人群中,那些坚持早晨跑步五公里以上的,其ALT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非晨练者。
这里需要打破一个很常见的误区:人们总觉得早起动作快一点,身体就能尽快清醒;早上排尿是自然反应,越快越利索越好;而运动嘛,是再正能不过的健康习惯。
这三件事本身不具“原罪”,但它们都与血流、神经调节、代谢需求相关,一旦叠加到肝功能下降的人身上,就可能从“健康习惯”变成“危险动作”。
肝脏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它的恶化,有时候就是靠这些日常琐碎一步步堆上去的。
哪怕只是起床这样简单的动作,一旦做错了顺序和节奏,也能让这个器官背上不必要的代谢负担,尤其是在肝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看似没有异样,但肝细胞的受损早已在进行。
如果这时候还在惯性地做着错误的起床动作,肝脏就会在悄无声息中耗尽余力。
别小看起床这几分钟,对肝功能良好的人来说,身体有充足余地去适应各种姿势切换和代谢波动,但对肝功能差的人而言,每一次血压变化、神经反应、代谢激发,都是一场考验。
尤其是在天气闷热、水分易流失、夜间多汗的夏天,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医生曾有统计过,夏季因肝性脑病入院的患者中,有近三成是在清晨出现症状的。
这个现象背后反映出一个很深层的道理:肝病并非只能靠药物治疗,更需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赢得时间”。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往往决定了肝脏还能支撑多久,在肝功能尚未严重衰竭之前,调节早晨起床习惯,不只是自我保护,也是在延缓肝病进展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肝衰竭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欧阳蝶.基于生活方式相关指标的非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预测模型的构建,护理学报,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