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由长期过量酒精摄入引发的肝脏器质性病变。深入探究其致病因素对于疾病防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就主要病因进行系统阐述:
乙醇代谢负荷:持续性高剂量乙醇摄入导致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进而引发肝细胞变性坏死。
遗传易感性:特定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代谢活性,导致个体对乙醇毒性呈现差异性敏感。
营养代谢紊乱:乙醇干扰肠肝循环,抑制脂溶性维生素及B族维生素的吸收,影响肝细胞再生及解毒功能。
性别差异性:雌激素通过调控肝脏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MEOS),使女性更易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纤维化进展。
共病协同效应:病毒性肝炎与酒精性肝损伤存在协同作用机制,可加速肝纤维化进程及肝功能失代偿。
代谢异常状态:胰岛素抵抗通过促进游离脂肪酸向肝脏转运,加重乙醇诱导的肝细胞脂肪沉积。
免疫调节失衡: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调可加剧酒精诱导的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肝毒性物质协同作用:CYP2E1酶诱导导致的前毒性物质转化增强,与乙醇代谢产物产生协同肝损伤效应。
行为医学因素:久坐行为及尼古丁暴露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加重乙醇的肝毒性作用。
社会健康决定因素:医疗资源可及性差异影响早期筛查和干预时机,导致疾病进展风险增加。
综合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酒精性肝病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实体。建议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包括初级预防中的酒精摄入控制、二级预防的定期肝功能监测以及三级预防的并发症管理。同时需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及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的建立。
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是集实验研究、临床治疗、临床检验和新型诊断技术研发为一体的肝病专科医院,保持与国内外肝病诊疗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掌握国内外科技动态,特别是在肝病学的“基础领域、诊断领域、治疗领域、预防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服务。